首页> 中文学位 >人格同一性的重叠问题研究——一种外在主义进路
【6h】

人格同一性的重叠问题研究——一种外在主义进路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思路

1 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

1.1人格同一性的8个切入点

1.2 人格同一性的核心

1.3 物理准则(physical theories)

1.4 心理准则(psychological theories)

1.5 心理准则和物理准则共同难题——重叠(reduplication)

2 解决重叠问题的多种理论尝试

2.1 无分支理论(nonbranching theory)

2.2 只有X,Y原则与最密切连续者理论

2.3 多重占据理论

2.4 帕菲特的解释方法

3 左右两难的帕菲特理论(即因果链条理论)

3.1 帕菲特理论的两难

3.2 历史因果链条质疑

3.3 “沼泽人”实验

3.4 因果链条必要性

4 重解重叠问题——引入外在主义(externalism)

4.1 “孪生地球”实验

4.2 泰勒·伯吉的外在主义扩展

4.3 外在主义解决重叠问题的理论尝试

5 重解重叠问题——引入延展心灵(the extended mind)

5.1 外在主义与积极外在主义 (active externalism)

5.2 延展心理状态

5.3 内在主义的异议

5.4 延展心灵应用到人格同一性

5.5 解决心灵传输的重叠问题

6 积极外在主义方案的困境及可能解决方向

6.1 Otto的记事本和传输机

6.2 EM的广泛应用质疑

6.3 EM困境的解决可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人格同一性”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哲学家的关注,它涉及人的本质、人生意义、时间标准等人类自始至终投入重大关切的主题,与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今,由于生物克隆技术的发达,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与非人类事物的划分界限。人格同一性主要讨论的就是“我之为我,不为其他”的哲学问题,因此越来越被广泛的认知。
  根据《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相关词条的介绍,哲学可以通过8个切入点来分析人格同一性。本文认为,这8个切入点互相贯通融合,彼此相关,根据其相互的逻辑关系,可以将8个切入点总结为“可持续性”和“人的本质”这两个核心论题。围绕这两个核心论题,当代的哲学研究已经形成两大主流观点——物理准则(Physical Theories)和心理准则(Phychological Theories)。然而,两大流派的观点对于“人格同一性”的解释都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因为它们都面对同一个问题——重叠(Reduplication)问题。同一性的本质是使其对象“独一无二”,也就是与该对象同一的是且只能是它自身。但重叠问题往往导致在t1时刻的一个人与下一时刻t2中的多个人“同一”,这既违背同一性的本质,也是不符合逻辑,且常识上无法说通的。重叠问题最开始是由物理准则支持者提出,用来反驳心理准则观点,并维护物理准则,但其效果却远远超出预计。重叠问题像病毒一样感染了对人格同一性的各个解释,包括物理准则。后来的哲学家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纷纷提出不同方法,试图消解该问题并论证其在自身观点的框架下的合理性。重叠问题决定了人格同一性理论的合理性,解决重叠问题,成为哲学家在人格同一性领域的必争之地。
  帕菲特在其著作《理与人》中尝试解决重叠问题,通过因果关系分析,提出一种消解同一性,而只单纯强调存在的理论。由于存在并没有“独一无二”的要求,也就可以避免重叠困难。帕菲特釜底抽薪地以消解重叠问题的重要性来解决该问题,但如此一来人格同一性也将成为没有意义的讨论。
  本文认为,尽管重叠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但这不能以消除人格同一性为代价。于是,开始探索一种既可以消除重叠问题,又可以保留人格同一性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分析帕菲特的理论面对的两难问题入手,检验帕菲特的心理连续性的人格同一性,呈现他偏向生存,而放弃同一性的理由。尝试寻找否定该理由的方法,文章保留帕菲特对因果连续性的解释,在其因果解释的心理准则基础上,以电子传输机思想实验为线索,将外在主义认识论引入人格同一性领域,通过修正心理准则来试图呈现一种新的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案。
  受英国哲学家Alisa Mandrigin的启发,文章承认外在主义对外部环境因素的强调,外部因素在认知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在心理准则的考虑因素中不仅要考虑心理连续性还应该考虑外部环境。然而传统的外在主义存在历史因果问题,无法正真解决重叠问题。外在主义内部有的人士,似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并力图克服,积极外在主义,更加强调外部因素在认知过程中的构成作用,而不仅是占据重要地位,而是直接参与人类认知。因此积极外在主义的外部因素可以当下的影响人类的心理状态,如此将外部因素引入人格同一性,由于外部因素无法复制,从而解决重叠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