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性上颌窦炎自然开口扩大术后对上颌窦纤毛功能和Na-K-ATP酶的影响
【6h】

实验性上颌窦炎自然开口扩大术后对上颌窦纤毛功能和Na-K-ATP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方法和疗效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粘膜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2.1常规病理检查

2.2扫描电镜检查:

2.3透射电镜检查:

3.讨论

第三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纤毛运动变化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3.讨论

第四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粘膜ATP酶变化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3.讨论

第五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嗅粘膜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3.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鼻粘膜纤毛功能的检测方法

99年以来发表论文一览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疗效;目的:探讨简便和规范化的急、慢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扩大兔上颌窦自然开口对慢性上颌窦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空白对照、假手术对照(sham-operation)、窦口堵塞、注入细菌和窦口堵塞加注入金葡菌、肺炎链球菌6组,在鼻窦炎模型上再分成窦口开放和窦口扩大组,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窦腔脓性分泌物和细菌培养.第二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粘膜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目的:探讨实验性上颌窦炎粘膜随病程的迁延而出现的常规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并根据病理变化初步得出急、慢性上颌窦炎的时间分界.方法:将制成鼻窦炎模型的4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制模时间的长短分成不同组别,并根据术后时间的不同分成相应组别观察上颌窦粘膜病理变化.第三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纤毛运动变化;目的:探讨实验性鼻窦炎制模前后、手术前后、手术中的不同处理方式及术后是否运用沐舒坦对纤毛运动的影响.方法:用活性炭粉末检测上颌窦粘液纤毛运动时间,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术前、鼻窦炎中和术后三组,再根据术中处理方式的不同分成粘膜处理组、窦口处理组和沐舒坦处理组.结论:用活性炭检测上颌窦粘液纤毛运动是一种有效判断纤毛功能的方法.术后再生的粘膜纤毛功能低下,窦口畅通比直径大小对术后恢复纤毛运动意义大,术后使用纤毛运动促进剂有治疗价值.第四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粘膜及纤毛ATP酶变化;目的:探讨实验性上颌窦炎随炎症的变化上颌窦粘膜及纤毛中ATP酶是如何变化的.方法:将47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正常、鼻窦炎和术后三组,用化学比色法测量上颌窦粘膜中Na<'+>-K<'+>-ATP酶等的浓度变化,用细胞化学方法定位和相对定量观察透射电镜下上颌窦粘膜及纤毛中的Na<'+>-K<'+>-ATP酶变化.结论:ATP酶活力的大小是各种细胞能量代谢及功能有无损伤的重要指标.炎症时ATP酶活力降低,这种随炎症演变而变化的ATP酶在粘膜中的含量与纤毛中的变化相一致.第五部分:实验性上颌窦炎嗅粘膜病理变化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实验性上颌窦炎时对嗅粘膜病理及粘膜与纤毛中ATP酶的影响.方法:将47只新西兰大白兔按制成鼻窦炎模型的时间长短分成不同组别,并根据术后时间的不同分成相应组别观察嗅粘膜病理及ATP酶变化.用化学比色法测量嗅粘膜中Na<'+>-K<'+>-ATP酶等的浓度变化,用细胞化学方法相对定量透射电镜下嗅粘膜及纤毛中的Na<'+>-K<'+>-ATP酶变化.结论:急、慢性鼻窦炎可导致嗅觉障碍,鼻窦炎经治疗好转后可促使嗅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著录项

  • 作者

    刘锋;

  •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授予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
  • 学科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周水淼;
  • 年度 200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65.42;
  • 关键词

    上颌窦炎; 窦口扩大术; 窦口开放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