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肾脏局部病理改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h】

肾脏局部病理改变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肾结石患者肾局部病理改变和钙盐沉积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一、试验对象和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草酸和一水草酸钙结晶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草酸和一水草酸钙结晶损伤HK-2细胞后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差异蛋白质的质谱鉴定及功能分析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肾上皮细胞受损与肾结石形成的关系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一、研究目的: 1、通过观察不同结石成分肾结石患者肾乳头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钙盐沉积特点,分析局部病理改变与钙盐沉着在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通过检测成骨性蛋白骨桥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和II型胶原在肾结石患者肾组织的表达,以验证我们关于肾结石患者肾组织钙盐沉积的形成可能也是一种成骨性反应的猜测,探讨肾钙盐沉积的机制; 2、通过观察不同浓度草酸、COM结晶对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毒性损伤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上皮细胞受损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3、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质谱分析,鉴定HK-2细胞在受到草酸、COM结晶损伤后表达的差异蛋白质,并推测和讨论这些蛋白质在HK-2细胞受损和肾结石形成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肾结石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研究内容: 1、采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测定结石成分;对接受经皮肾镜取石碎石术(PCNL术)的肾结石患者,于术中直视下获取肾乳头活检标本,行HE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BMP-2和II型胶原在肾结石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肾组织比较。 2、体外培养HK-2细胞,待细胞长满后,换成无血清含钙DMEM培养液,使细胞处于静止期;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终浓度(1 mM、2 mM、3 mM、5 mM和10 mM)草酸、(200mg/L、500mg/L和1000mg/L)COM结晶或(1 mM、2 mM、3 mM、5 mM和10 mM)草酸+200mg/L COM结晶,作用4h、12h及24h后,以CCK-8试剂盒检测上述结石成分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检测HK-2细胞受不同浓度(1 mM、2 mM、5 mM和10 mM)草酸或(1 mM、2 mM、5 mM和10 mM)草酸+200mg/L COM结晶作用后,细胞表达的总蛋白量的变化。 3、筛选受草酸和COM结晶损伤后HK-2细胞的差异蛋白表达谱: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对正常HK-2细胞和与2mM草酸+200mg/L COM结晶共孵育12小时后的HK-2细胞总蛋白进行电泳分离,获得相应蛋白质谱。Image Master Platinum5.0图形分析软件对凝胶图谱进行分析,筛选出正常HK-2细胞和与草酸+COM结晶孵育后细胞间的差异蛋白质点。 4、使用Finnigan线性离子阱串联质谱仪(LTQ)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分析(LC-ESI-MS/MS);从所鉴定出来的差异蛋白点选择2种蛋白EN01和Cofilin-1,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其在正常HK-2细胞和受损HK-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检索数据库,对所鉴定出来的蛋白质进行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分析,并对这些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和肾结石形成中的可能作用进行推测和讨论。 三、结果: 1、部分肾结石患者的肾脏可见肾乳头钙斑;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局部有钙盐沉积。钙盐沉积的镜下特点:在钙盐聚集较多的组织切片,钙盐镜下表现为结节状或片状,可见于肾小管基底膜和间质组织;而在钙盐较少的组织标本,钙盐仅见于肾小管基底膜,或呈颗粒状由肾小管基底膜向间质蔓延;当钙盐突破尿路上皮进入集合系统后,其上可见小结石生长。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肾结石患者肾组织中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骨桥蛋白呈阳性表达,而肾结石患者肾组织和正常肾组织均未见BMP-2和II型胶原明显表达。 2、细胞毒性检测表明,草酸和/或COM结晶对HK-2的毒性作用呈明显浓度依赖性,但在不同的浓度与作用时间对HK-2作用不同。蛋白含量检测表明:1mM、2mM和5mM草酸作用12h后,HK-2表达的蛋白量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受10mM草酸或10mM草酸+200mg/L COM结晶作用12h后,HK-2表达的蛋白量则显著减少(分别为263.75±75.77ug/ml vs 328.75±60.34ug/ml,227.5±54.97ug/ml vs328.75±60.34ug/ml,P<0.05);2mM草酸+200mg/L COM结晶作用12h后,HK-2表达的蛋白量稍高于正常HK-2细胞,但无统计学意义(332.5±51.48ug/ml vs328.75±60.34ug/ml,P>0.05)。 3、成功建立正常HK-2细胞和受2mM草酸+200mg/L COM结晶作用12小时后的HK-2细胞总蛋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实验组凝胶最后共得到2204±84个蛋白点,正常细胞组即对照组最后共得到2347±57个蛋白点。经软件分析,实验组凝胶与对照组凝胶比较共找到可信差异表达蛋白点16个。其中实验组表达上调的有9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 4、差异蛋白点利用LC-ESI-MS/MS技术进行了质谱鉴定,最后共有12个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有许多研究表明这些蛋白参与了细胞的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凋亡、钙离子通道活性调控、细胞运动及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理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了受损HK-2细胞中EN01蛋白表达升高,而Cofilin-1表达降低。 四、结论: 1、肾结石患者钙盐沉积最初可能形成于肾小管基底膜,并向间质扩展。钙盐在肾结石形成中至少起到了以下作用:①钙盐突破上皮进入集合系统,可作为结晶粘附、聚集和生长的平台;②脱落到集合系统的钙盐可作为结石形成的核心:③钙盐与局部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肾结石的形成。 2、肾结石患者肾组织表达骨桥蛋白,而不表达BMP-2和II型胶原,因此钙盐的形成可能并不是一种类似于动脉钙化的成骨性反应。 3、草酸、COM结晶在不同的浓度与作用时间对HK-2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4、高浓度草酸和COM结晶可使正常人HK-2细胞的蛋白表达发生改变,这些蛋白的功能涉及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运动、钙离子通道活性调节、信号转导、蛋白合成调节和细胞应激反应等多方面,既可起到细胞的自我保护作用,又可能通过相应途径在肾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这些蛋白与肾结石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有望发现影响肾结石形成的新的作用途径和机制。 5、本研究将双向凝胶电泳结合蛋白质谱分析应用于尿路结石的基础研究,为了解尿石结晶与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肾结石形成机制和寻找预防肾结石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措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研究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