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
【6h】

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与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正常L3-L5模型、L4/5植钉PEEK棒融合前、L4/5植钉钛棒融合前、L4/5植钉PEEK棒融合后、L4/5植钉钛棒融合后共5种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植骨融合前手术节段的椎间应力,及植骨融合前后不同运动状态下手术节段的螺钉应力,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
   2、使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患,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方法:
   1、利用Mimics11.0读入扫描得到的DICOM文件重建下腰椎L3-L5的STL格式的三角面片形式模型,再将STL文件导入到Geomagic软件中,经过点云阶段-多边形阶段-形状阶段生成体模型。在Pro/E软件中建立内固定系统模型,将模型以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约束住L5椎体下表面的所有自由度,在L3椎体上表面施加400N的面载荷,来模拟人体上身的自重。在L3椎体的上表面节点上加载40Nm的力矩分别来模拟人体在屈伸、侧弯和轴向旋转时的作用力矩。模型共分正常L3-L5模型、L4/5植钉PEEK棒融合前、L4/5植钉钛棒融合前、L4/5植钉PEEK棒融合后、L4/5植钉钛棒融合后共5种模型,比较每种模型分为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各三种运动情况植骨融合前后手术节段的椎间应力,螺钉应力及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
   2、对比分析分别采用Peek棒内固定及传统钛棒固定术(PLIF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两组患者,分别为13例和15例,每组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通过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比观察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相关并发症。
   结果:
   1、将L3-L5骨组织曲面模型以IGES格式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建立L3-L5有限元模型,正常L3-L5节段模型共有5513266个单元,777592个节点,模型在屈伸、侧屈及旋转状态下活动度与文献报道的一致。屈伸、测屈和轴向旋转三种运动情况下,PEEK棒内固定组的椎间纤维环和髓核应力明显高于钛棒组。植骨融合前后两种状态,PEEK棒内固定组L4、L5螺钉的应力及相邻节段的纤维环和髓核应力明显小于传统钛棒组。
   2、所有患者术后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JOA评分改善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无明显统计差异,影像学观察发现末次随访时椎间骨融合率PEEK棒组高于普通钛棒组。
   结论:
   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与传统钛棒相比,在植骨融合前能增加椎间应力,促进植骨融合,并能减少螺钉应力,有利于减少术后断钉情况的发生,且在植骨融合前后均能明显降低相邻节段椎间盘内的应力,有利于预防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有望成为一种较好的腰椎内固定装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