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及其课程开发与实证研究
【6h】

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及其课程开发与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研究概况

一、研究动因与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叙事护理学理论的构建及论证

一、理论构建方法的选择和简述

二、叙事护理学理论的派生过程

三、专家小组会议讨论修订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

四、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叙事护理学》课程的开发与论证

一、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与实施路径

四、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

五、Delphi法论证《叙事护理学》课程

六、研究小结

第四部分 《叙事护理学》课程的实证研究

一、制定教育实验方案

二、教育实验结果分析

三、教育实验结果讨论

四、研究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叙事护理学理论构建的方法学问题

二、叙事护理学理论的自我评价

三、《叙事护理学》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创新点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四、研究成果的展望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针对目前我国护理学人文知识体系囿于理论、较为单一,护理专业人文教育实践性不强、实施效果不佳的现状,本课题借鉴叙事医学研究成果,尝试运用理论派生策略,提出并界定叙事护理相关概念,并构建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与具体内容;进而参考这一理论内容,开发旨在培养护理学生叙事护理能力的《叙事护理学》人文课程,并通过教育实验探究该课程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从而完善护理学科人文知识体系,为落实培养护生人文精神,发展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研究方法:
  1.构建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及具体内容
  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从相关文献中提炼有关护士在护理实践中收集、理解与回应患者叙事的理论与方法;从叙事医学理论研究中总结出该领域理论要点。采用Walker和Avant提出的概念、命题及理论派生策略,以叙事医学为源领域,参考相关护理理论及护理专业领域叙事实践研究成果,派生并界定叙事护理相关核心概念,并以学科要素为结构框架,构建叙事护理学理论。进一步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论证、修改直至确定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及具体内容。
  2.开发并论证《叙事护理学》课程
  以构建的叙事护理学理论为指导,选择学科中心论及泰勒的目标原理作为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运用Fink整合课程设计模式指导《叙事护理学》课程的开发过程,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实施进度计划等构成要素。组织Delphi专家咨询论证课程关键要素,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及专家意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包含上述构成要素的《叙事护理学》课程标准。
  3.教育实验论证《叙事护理学》课程教学效果
  根据《叙事护理学》课程标准,设计《叙事护理学》课程教育实验方案。该教育实验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进行:针对全体参课学生(25名)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从2013级与2014级本科护生中分别随机抽取10名学生作为固定组与实验组进行固定组比较设计;通过对全体参课学生进行半结构式个人访谈,了解学生参与课程的收获与体验,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研究结果:
  1.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及具体内容
  最终确定的叙事护理学理论框架参考学科结构及构成要素确定而成,由核心概念群、跨学科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特色研究方法5部分组成。其中核心概念群包括叙事护理、叙事护理能力、叙事护理学3个概念;跨学科理论基础涉及叙事护理学的哲学范式、心理学及人类学理论基础,以及相关护理专业理论;研究对象为护理人员理解、体验患者疾病遭遇和困境并对其做出回应的整个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叙事护理实践流程(关注—理解—反思—回应)、叙事护理知识(文学视角、人类学视角、社会学视角、心理治疗学视角)、叙事护理能力(4个维度,13项具体内涵);特色研究方法涵盖理论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田野研究法、临床实践法。
  2.《叙事护理学》课程及课程标准
  在Fink整合课程设计模式指导下完成《叙事护理学》课程的设计开发。课程标准由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实施进度计划6部分组成。其中课程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围绕叙事护理能力设置而成,涵盖了基础知识、应用、综合、人际、关注、学会学习6个维度;课程内容体系参考叙事护理学理论内容,以“总—分—总”的逻辑顺序设计而成,包括叙事护理学导论、叙事护理实践知识与技能(各论)、叙事护理实践综合练习3个主题,各论部分按照叙事护理实践的4个阶段依序展开;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运用多种叙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获得信息和观点、经历、反思3种学习经历;课程评价方式强调前瞻性评估及FIDeLity反馈,主要包括对学生教育戏剧表演和反思性写作作品评分这两种方式;课程安排共计10次课,30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16学时。
  3.《叙事护理学》课程教育实验结果
  教育实验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叙事护理学》课程的学生与未参与课程的学生相比整体叙事护理能力水平更高(p<0.05,r=0.569);实验组学生叙事护理能力各维度水平与固定组学生之间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关注、理解、回应维度组间差异的效应量呈中等及中等偏上水平;参与课程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倾听能力、同理心水平在课程后无显著提高(p>0.05),但具有不同经历(是否参与学校社团、是否担任班级骨干)的学生课程前后倾听能力及人文关怀理念与感知的变化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对质性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后共得到45个类属,可进一步归纳为13个亚主题,5个主题。质性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叙事护理学》课程不仅能够提高护生的叙事护理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认知、职业精神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课程的学生对课程评价较高,所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能够指导教师后续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
  研究结论:
  本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提出了叙事护理(学)概念,并派生出系统完整的叙事护理学理论,丰富了我国护理学科人文知识体系,并为相关课程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其次科学规范地开发出旨在培养护生叙事护理能力的《叙事护理学》课程,确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体系、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课程评价方式、课程实施进度计划等课程构成要素,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护理学》课程标准,能够为课程实施提供具体指导;最后从实践层面探究了《叙事护理学》课程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证明该课程能够培养护生的叙事护理能力,正确的职业认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护理学科人文知识体系,还推动了我国护理人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