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患儿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中的应用
【6h】

喉罩置入麻醉在脑瘫患儿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2、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患儿基本情况

2、生理学指标

3、生化指标

4、术后并发症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喉罩在婴幼儿中的应用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在显微镜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术(Carotid sympatheticdecollement outer membrane)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此类手术中的优缺点,寻求一种更加适合重症脑瘫(Severe cerebral palsy)患儿实施此类手术的麻醉方法。
  方法:
  随即抽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Ⅰ级,择期行显微镜下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的患儿60例,分为双管喉罩(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PLMA)和普通气管导管(tracheal catheter TT)两组,每组患儿30例。患儿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按照不同的年龄阶段,常规禁食水,麻醉前30分钟在病房内肌注阿托品0.01mg/Kg。在麻醉准备间由家长陪伴吸入七氟烷,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进入手术室。常规开放两路静脉通道,监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 SPO2)。继续面罩吸入七氟烷,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静脉注射芬太尼注射液2μg/Kg,维库溴胺0.1mg/Kg。2分钟后患儿自主呼吸消失,PLMA组置入合适型号的双管喉罩,TT组选择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术。观察患儿术中不同时间点(入室后即时监测T0、插管前T1、插管后1min T2、插管后3min T3、拔管前T4、拔管后1 min T5)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末二氧化碳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的苏醒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气管插管或者喉罩置入后30分钟两组患儿血气变化的情况。
  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和喉罩置入,6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患儿在整个围术期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LMA组患儿在各个时点中的心率、血压变化不是非常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插管后,拔管后心率和血压高于诱导前,且高于PLMA组患儿相应时点(P<0.05),入室后和插管前两组患儿的血压和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呛咳和咽喉部不适的发生率高于PLMA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反流、误吸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麻醉后的麻醉苏醒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LMA组较TT组短(P<0.05)。
  结论:
  本实验通过研究较大样本量双管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的不同,提示PLMA既能明显减轻患儿诱导期,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又能改善氧合,降低苏醒期呛咳、喉痉挛的发生率。即使手术过程中患儿体位变动也不会明显影响通气。应用第三代双管喉罩麻醉对重症脑瘫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比传统的气管插管全麻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更加平稳,并发症更少。第三代双管喉罩麻醉更加适合此类患儿实施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剥离手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