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的生化标记及小孢子发育的PAGE研究
【6h】

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的生化标记及小孢子发育的PAGE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导师承诺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1植物雄性不育研究概况

1.1.1植物雄性不育概述

1.1.2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与利用历史

1.1.3植物雄性不育分类

1.1.4植物雄性不育来源

1.2小麦雄性不育研究概况

1.2.1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

1.2.2小麦核雄性不育研究

1.2.3光温敏雄性不育研究

1.2.4化学诱导获得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1.3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1.3.1小麦雄性不育系细胞质来源

1.3.2CMS不育细胞质的分类

1.3.3.不育和恢复机理的研究

1.4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进展

1.4.1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研究

1.4.2粘类1BL/1RS小麦不育系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1.4.3粘类不育系F1中1B·1BL/1RS杂合染色体配对对恢复度的影响

1.4.4.粘类小麦不育系1B和1BL/1RS配子传递率对恢复度的影响

1.4.5.粘类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研究

1.4.6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效应

1.4.7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杂种优势表现

1.4.8目前粘类不育系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第一章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生化标记

1.1粘类雄性不育三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同工酶标记

1.1.1材料与方法

1.1.2结果与分析

1.1.3讨论

1.2幼苗期4个同核异质不育系的同工酶标记

1.2.1材料与方法

1.2.2结果与分析

1.2.3讨论

1.3不育系和可育系的全蛋白标记

1.3.1材料与方法

1.3.2结果与分析

1.3.3讨论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第二章不育系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和PAGE研究

2.1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观察

2.1.1材料和方法

2.1.2结果与分析

2.2不育系、恢复系及F1小孢子发育不同时期花药的COD同工酶分析

2.2.1材料和方法

2.2.2结果与分析

2.2.3讨论

2.3三系小孢子全蛋白SDS-PAGE研究

2.3.1材料和方法

2.3.2结果及分析

2.3.3讨论

第三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应用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全蛋白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4种同核异质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了生化标记;结合对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利用COD同工酶PAGE研究粘类4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恢复系及其F1小孢子发育中COD同工酶表达的规律,同时利用全蛋白SDS-PAGE方法研究了8个同核异质、同质异核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行为,得出以下结论:  1.利用COD同工酶PAGE方法,可以将4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及不育系的保持系和恢复系区别开来。  2.12日苗龄幼苗叶片COD同工酶谱带可以标记4种不育系和保持系。9日苗龄幼苗叶片COD同工酶谱带可以区别不育系和保持系。  3.9日苗龄幼苗叶片SDS-PAGE谱带可以用作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生化标记。  4.雄性不育在幼苗发育的早期阶段已经决定。9日苗龄是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基因表达的重要时期。  5.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不育系ms(Ae.ventricoca)-90-110的小孢子发育行为与其同核异质其他不育系有较大差异,表现为败育提前且严重。这一现象与该不育系COD同工酶图谱可以互相印证。  6.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异常表达是小孢子败育的原因之一。  7.对8个同核异质、同质异核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进行花药全蛋白SDS-PAGE,发现了75kD多肽与雄性不育关系密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