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及其对子宫内膜炎的药效研究
【6h】

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及其对子宫内膜炎的药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1.1.1子宫内膜炎的分类及症状

1.1.2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

1.1.3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1.4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2替硝唑研究进展

1.2.1替硝唑的药理作用

1.2.2替硝唑的吸收分布

1.2.3替硝唑的生物利用度与代谢残留

1.2.4替硝唑的毒性研究

1.3纳米银研究进展

1.3.1银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1.3.2纳米银的应用

1.3.3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1.3.4纳米银的表征

1.3.5纳米银的生物安全

1.4微乳研究进展

1.4.1微乳的类型

1.4.2微乳的形成理论

1.4.3微乳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1.4.4微乳的应用

1.4.5微乳制剂中存在的问题

前言

第二章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2.1实验材料

2.1.1实验试剂

2.1.2实验仪器

2.2实验方法

2.2.1纳米银的制备

2.2.2替硝唑最佳溶剂的筛选

2.2.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

2.2.4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配方筛选-体外释药研究

2.2.5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质量评价

2.3结果

2.3.1纳米银的制备

2.3.2替硝唑最佳溶剂的筛选

2.3.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

2.3.4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配方筛选-体外释药研究

2.3.5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质量评价

2.4讨论

2.5小结

第三章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安全性考察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

3.1.2实验设备

3.1.3实验动物

3.2实验方法

3.2.1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皮肤刺激性实验

3.2.2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急性眼刺激实验

3.2.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一次子宫黏膜刺激实验

3.2.4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蓄积毒性实验

3.3结果

3.3.1皮肤刺激性实验

3.3.2急性眼刺激实验

3.3.3一次子宫黏膜刺激实验

3.3.4蓄积毒性实验

3.4讨论

3.5小结

第四章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细胞毒性研究

4.1实验材料

4.1.1实验试剂

4.1.2实验设备

4.1.3实验动物

4.2实验方法

4.2.1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的培养

4.2.2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4.2.3 MTT法测定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细胞毒性研究

4.3结果

4.3.1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的培养

4.3.2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4.3.3 MTT法测定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细胞毒性研究

4.4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5.1实验材料

5.1.1实验试剂

5.1.2实验菌株

5.2实验方法

5.2.1培养基的配制

5.2.2反向微乳法纳米银复乳的体外抑菌实验

5.2.3单宁还原法纳米银的体外抑菌实验

5.2.4替硝唑微乳的体外抗厌氧菌实验

5.2.5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体外抗厌氧菌实验

5.3结果

5.4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

6.1实验材料

6.1.1实验试剂

6.1.2实验设备

6.1.3实验动物

6.2实验方法

6.2.1临床致病菌的分离

6.2.2小鼠混合感染型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构建

6.2.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

6.3结果

6.3.1临床致病菌的分离

6.3.2小鼠混合感染型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构建

6.3.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小鼠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

6.4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临床药效研究

7.1实验材料

7.1.1实验试剂

7.1.2实验动物

7.2实验方法

7.2.1临床病例的确诊

7.2.2临床病例的治疗

7.3结果

7.4 讨论

7.5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制备高效、安全的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同时从稳定性、安全性、细胞毒性、体外和在体药效学及临床药效学等方面对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进行系统研究。 方法:(1)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利用乳化法制备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其体外释药研究筛选出释药速率最小的为该微乳的最佳配方,同时通过离心加速实验、强光照射实验、留样观察实验和恒温加速实验对其进行质量评价。(2)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安全性考察通过家兔皮肤刺激试验、急性眼刺激实验、小鼠一次子宫黏膜刺激试验和蓄积毒性试验对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进行安全性考察。(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细胞毒性研究利用MTT。法考察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相对增殖度(RGR)的影响,对其进行细胞毒性研究。(4)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体外和在体药效学研究利用体外抑菌实验确定替硝菌复方纳米银微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魏氏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通过考察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混合感染型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对其进行在体药效学研究。(5)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临床药效学研究通过考察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临床子宫内膜炎的治疗作用,并与临床子宫内膜炎的常用治疗药物清宫液比较,对其进行临床药效学研究。 结果:(1)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结果利用乳化法制备了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其外观呈黄色、澄清、透明,平均粒径约为70 nm。该微乳制剂的最佳配方为以RH40为表面活性剂、IPM为油相。质量评价研究表明,该复方微乳的理化性质稳定。(2)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安全性考察结果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家兔的皮肤刺激、急性眼刺激反应和小鼠的子宫黏膜刺激属无刺激性,对小鼠子宫无明显的蓄积毒性反应。(3)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MTT法研究结果表明,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在2~16μ/mL时,属1级反应,合格。(4)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体外和在体药效学研究结果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μg/mL 、30μg/mL、20μg/mL,对魏氏梭菌的为当替硝唑为0.04 mg/L时,纳米银为0.0138 mg/ml.和当替硝唑为0.1 mg/L时,纳米银为0.004mg/mL二者有协同抗菌作用。该药物的高、中剂量组的治愈率均为93.3%,低剂量组的治愈率为20%。(5)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的临床药效学研究结果该药物对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为70%,总受胎率为100%,与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清宫液疗效相当。 结论和意义:制备的替硝哗复方纳米银微乳为呈外观澄清、透明的黄色液体,平均粒径70nm,理化性质稳定,安全性高。在一定范围内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合格。替硝唑复方纳米银微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魏氏梭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小鼠混合感染型子宫内膜炎和临床奶牛子宫内膜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治疗子宫内膜炎的新型纳米药物制剂。 本研究已申请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17373.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