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及其抗旱性、砧木耐涝性评价
【6h】

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及其抗旱性、砧木耐涝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香气研究进展

1.2抗旱性研究进展

1.3涝害研究进展

1.4猕猴桃扦插苗研究进展

1.5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研究

2.1材料和方法

2.2结果分析

2.3讨论

第三章 猕猴桃抗旱性研究

3.1试验材料与方法

3.2结果分析

3.3讨论

第四章 猕猴桃砧木耐涝性评价

4.1试验材料及方法

4.2结果分析

4.3讨论

第五章 结 论

5.1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研究

5.2猕猴桃抗旱性研究

5.3猕猴桃砧木耐涝性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研究5种猕猴桃香气成分,探索猕猴桃香气的主要物质以及品种间的香气成分异同之处。采用溶剂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5个猕猴桃品种香气成分,并用内标法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类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各品种间香气的特点,结果表明:5个猕猴桃品种一共检测出101种物质,脐红、金猕、徐香、海沃德、阳光金果分别检测出33、31、39、31种和34种香气物质,主体香气物质包括己醇、反式-2-己烯醇、反式-2-己烯醛、2,4-二甲基苯甲醛、2,4-二叔丁基苯酚、棕榈酸、(2-甲基烯丙基)反丁烯二酸二乙酯。新品种脐红和金猕猕猴桃香气成分存在独特性,此外除徐香和海沃德猕猴桃之间芳香性差异较小外,不同猕猴桃品种间香气物质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品种主体香气的差异性,可将5个猕猴桃品种分为三类:脐红、金猕是以醇类、醛类、酚类、酸类为主体香气的“清香甜香混合型”猕猴桃,徐香、海沃德是以醇类、醛类、酚类、酯类为主体香气的“清香果香混合型”猕猴桃,阳光金果以醇类、醛类、酚类为主体香气的“清香型”猕猴桃。 测量抗旱能力18个相关指标,包括叶片面积、密度、上表皮厚、下表皮厚、叶片厚、栅栏组织厚、海绵组织厚、栅栏组织厚/叶片厚、海绵组织厚/叶片厚、气孔宽、气孔器长、气孔器宽、气孔器面积、气孔密度、电导率、丙二醛、失水速率、叶绿素 a/叶绿素b。选取17个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比较4个猕猴桃品种/材料抗旱能力,结果如下:葛枣>金猕>徐香>脐红。进一步进行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聚类分析,根据每个指标的关联度和相关指数,筛选出与抗旱相关度强、最具典型性的5个指标:叶面积、气孔密度、叶片厚、丙二醛、气孔器宽。根据筛选后的5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比较4个猕猴桃品种/材料抗旱能力,依旧为葛枣>金猕>徐香>脐红,与原隶属函数平均值比较,差值在0.0332—0.0685范围之间。结果表明:选用叶面积、气孔密度、叶片厚、丙二醛、气孔器宽5个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可以准确比较猕猴桃的抗旱能力。 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猕猴桃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淹水胁迫抑制了叶片的光合特性,抑制程度依次为:葛枣扦插苗>对萼扦插苗>秦美实生苗,并且淹水10d后对萼扦插苗和秦美实生苗光合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淹水胁迫10d后,叶片荧光特性也受到抑制,3个试样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下降幅度为11.59%—22.75%、光合电子传递速率降幅21.19%—29.50%、PSⅡ系统中光化学能转化有效量子效率降幅19.44%—32.45%、最小荧光产量升幅70.68%—112.90%,葛枣扦插苗受抑制程度最大。淹水10d后,根系活力降低,细胞膜透性增加。三者根系活力与未淹水降幅39.80%—65.80%,电导率升幅151.20%—313.55%,葛枣扦插苗受破坏程度极为显著,而在未淹水和淹水10d后对萼扦插苗和亲美实生苗两者相比较轻。从根系内部结构来看,淹水胁迫破坏了根系细胞的结构,对萼扦插苗和秦美实生苗结构破坏较轻,葛枣扦插苗结构完整性受损严重。淹水10d后葛枣扦插苗上部根系表皮细胞破碎、维管束受损皮细胞破碎、维管束受损,下部根系表皮细胞和中柱已经完全溃烂;对萼扦插苗上部根系皮层细胞未受破坏、中柱细结构完好,下部根系表皮脱落,中柱薄壁细胞和皮层细胞多数破裂疏松;秦美实生苗上部根皮层细胞与中柱间隙变大,下部根表皮损坏,皮层细胞变得疏散,且中柱受到一定破坏而变形。从外部形态变化来看,在淹水胁迫下,对萼扦插繁殖苗近水面处的茎皮孔变得肥大、一些部位长出不定根,并且伴随叶片脱落,从下端抽生出新的嫩叶,均是典型的水淹适应机制。综上所述,从淹水对叶片、根系器官的影响,葛枣扦插苗耐涝性表现较差,对萼扦插苗和亲美实生苗耐涝性表现较强,并且对萼扦插苗有较强的水淹适应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