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奶牛隐性乳腺炎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研究
【6h】

奶牛隐性乳腺炎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分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1 非特异性因素

1.1.2 特异性因素

1.2.1 气球菌属病原学

1.2.1 浅绿气球菌的流行病学

1.2.2 浅绿气球菌与奶牛乳腺炎

1.3 奶牛乳腺炎的诊断

1.3.1 乳汁体细胞计数

1.3.2 病原微生物的表型检测

1.3.3 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型检测

1.4 奶牛乳腺炎的防治

1.4.1 抗生素的使用及存在问题

1.4.2 生产管理

1.4.3 中草药天然化合物在防治中的应用

1.4.4 噬菌体疗法

1.4.5 细胞因子

1.4.6 纳米粒子

1.4.7 光动力疗法

1.4.8 干细胞

第二章 奶牛隐性乳腺炎气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浅绿气球菌的分离和鉴定

2.2.2 分离株的电镜观察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奶牛乳腺炎源浅绿气球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分析

3.1.1 材料

3.2.1 药物敏感性试验

3.2.2 致病性试验

3.3.1 药敏试验结果

3.3.2 致病性试验

3.3.3 病理组织学观察

3.4 讨论

3.4.1 乳源浅绿气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3.4.2 乳源浅绿气球菌的致病性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在奶牛养殖行业,乳腺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给全世界各个国家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导致患病动物所产牛乳的质量和产量下降、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此外,一旦这样的乳制品流入市场,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无明显症状的隐性乳腺炎发病率更高,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动物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其种类目前能够达到150余种,而且研究显示新型病原菌在不断出现。如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以及龙虾败血症的浅绿气球菌。 浅绿气球菌在分离鉴定上与链球菌容易混淆,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研究资料目前也不完善。本研究针对从陕西省关中地区部分规模化奶牛场采集到的193份经加州乳腺炎检测法检测为隐性乳腺炎的乳样,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对其进行浅绿色气球菌的分离和鉴定;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确定其微观结构;进一步通过K-B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经动物体内试验检测了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以期为奶牛乳源浅绿色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乳腺炎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如下: 1.从193份乳样中共分离得到10株疑似浅绿气球菌。10株临床分离株在镜下均为二联或者四联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分离菌的菌落是伴随有α-溶血、直径为1~3mm的光滑灰白色菌落。扫描电镜下可见不平整的球形菌体表面带有条状凸起,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革兰氏阳性菌以较厚细胞壁和内部有明显拟核为典型特征的结构。临床分离株的PCR反应产物经基因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种属结果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该10株疑似菌株均为浅绿气球菌。 2.各菌株对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噻呋、氨苄西林、恩诺沙星、头孢西丁和青霉素的敏感性都很强,而对于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情况非常严重,耐药率高达100%。对于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有着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3.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接种临床分离株的小鼠食欲和精神状况均正常,试验期间无小鼠死亡;剖检后其心、肝、脾、肺和肾等组织器官外观无明显变化;经组织脏器涂布的培养基未长出疑似菌落;对处死小鼠的心、肝、脾、肺、肾、卵巢、大脑、小脑进行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镜下并未观察到明显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这表明所分离的乳源浅绿色气球菌对免疫机能正常的小鼠致病性不强。 以上结果表明:浅绿色气球菌镜下形态、菌落形态以及溶血情况都与链球菌很相似,因此不能仅通过普通的表观学观察进行准确鉴别;目前陕西省部分地区隐性乳房炎源的浅绿色气球菌的多重耐药性并不像金黄色葡萄球菌那样还不是很严重,但是对于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结果提示浅绿色气球菌同样可出现高耐药率,定期更换抗生素进行疫病防控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分离到的的浅绿色气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较弱,接种菌株的小鼠均未出现临床死亡,剖检后主要脏器无明显的病理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