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6h】

山东省“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几个基本概念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国外文献综述

2 研究方法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举国体制下山东省青少年足球人才体系培养情况

3.2 山东省职业化改革后俱乐部体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情况

3.2.1 整体情况

3.2.2 俱乐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解析(以鲁能为例)

3.3 目前山东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分析

3.3.1 目前山东省举国体制青少年足球人才体系存在的问题

3.3.2 山东省职业化改革后俱乐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3.4 山东省“双轨制”培养体系的完善与规范

3.4.1 建立足球试点学校

3.4.2 引入青少年人才的转会、培训费制度

3.4.3 建立混合竞赛系统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为全面掌握山东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情况现状,并为山东省“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原有举国体制下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和职业化改革以后足球青少年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通过借鉴世界足球先进国家足球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目前山东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足球职业化改革后,山东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在采用足球学校、职业俱乐部梯队培养方式的同时保留了原有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体校培养方式,形成了山东特有的举国体制与俱乐部体制相并存的培养现状,对山东省足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市地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开展和人才培养水平不一,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状态,青岛、烟台、潍坊整体发展较好,淄博、济南两地男足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他城市尚处在发展起步阶段。
   二是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存在,足校、俱乐部梯队“重体轻教”,教育系统则把文化课学习放在首位,用于训练和比赛的时间非常有限。
   三是基层教练员特别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教练员普遍缺乏专业队运动经历和专业培训,教练员总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是举国体制培养方式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而俱乐部数量有限水平不一,形成人才输送过分依赖鲁能一家支撑的局面,青少年足球人才队伍有进一步萎缩的趋势,“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对此,本论文建议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基础优势和俱乐部体制的专业优势,建立山东省“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建立与职业俱乐部梯队培养体系平行的足球试点学校,以校园足球为依托,与体育系统优秀的教练资源相结合,实现足球人才培养“双轨制”的均衡发展。
   二是引入青少年人才的转会制度,规范培养体系,明确培训费、转会费相关标准,鼓励各市地基层培养单位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不断扩大选材范围。
   三是整合体育、教育系统比赛资源,建立混合竞赛系统,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参赛机会,为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四是最终建立一套完善的山东省“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并绘制出了山东省“双轨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示意图,以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