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6h】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目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文献资料的来源

2.2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3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4 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相关概念界定

4.2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历史与现状

4.3 国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

4.4 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在足球运动发展中处于显著的战略地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正经历着由单一向多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这种转变并不是对“传统”的彻底否定,而是对内部构成因素比例的重新调整。现阶段足球专家、学者也进行了诸多研究,但仍处于探索调整阶段。为此,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人才学等理论为研究支撑,以多种培养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切入点,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当前,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是:政府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理念偏差,目标不清晰;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社会各培养方式之间衔接运转不畅,对其综合资源整合不力,难以形成整体效益。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2)“三级训练网”已不完全适应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必须在丰富和发展“举国体制”内涵的框架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进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建。
  (3)通过对我国现有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的整合与审视,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并借鉴足球强国的有关经验,本人构建的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
  运动员培养系统:以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为基础,以培养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目的,重新调整培养系统中内部构成因素的比例,建立健全运动员输送和选拔制度。
  竞赛组织系统:以青少年校园足球为单位的学校四级联赛,以各省市区青少年队为单位的U系列联赛和以职业俱乐部为单位的预备队联赛。
  教练员培养系统:以培养和建设全职讲师团队为核心,以高质量的基础阶段等级培训和继续培训、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为主体,辅以青少年精英教练培训计划,大力开展青训教练员的培训工作;
  保障系统:以理顺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为前提,完善激励与奖励政策并组织实施;拓宽资金的投入渠道,加快场地建设,建立评估、评价体系并逐步实施。
  (4)本文所构建的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以扩大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规模、尽快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整体水平为宗旨的。整个体系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体育部门为主体、教育部门为支撑、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方针。尽量体现出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相结合的综合优势。
  (5)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其阶段性的成果已被中国足协所采用,并得到肯定。

著录项

  • 作者

    孙哲东;

  • 作者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体育大学;
  • 学科 体育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孙南;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843.02;
  • 关键词

    足球运动; 青少年; 后备人才; 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