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4年尤伯杯单打比赛技术特征的分析
【6h】

2014年尤伯杯单打比赛技术特征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羽毛球技术的研究

2.2 羽毛球单打的技术特征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研究方法

3.2.1文献资料法

3.2.2 影像统计法

3.2.3数理统计法

4分析与讨论

4.1王适娴和裴延珠技术、得失分分析

4.1.1 王适娴和裴延珠的发球技术运用

4.1.2 王适娴和裴延姝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4.1.3 王适娴和裴延姝的前场技术运用

4.1.4 王适娴和裴延姝的中场技术运用

4.1.5 王适娴和裴延姝的后场技术运用

4.1.6王适娴和裴延姝的得分技术

4.1.7王适娴和裴延姝的失分位置

4.2李雪芮和成池铉技术、得失分分析

4.2.1李雪芮和成池铉的发球技术运用

4.2.2李雪芮和成池铉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4.2.3李雪芮和成池铉的前场技术运用

4.2.4李雪芮和成池铉的中场技术运用

4.2.5李雪芮和成池铉的后场技术运用

4.2.6李雪芮和成池铉的得分技术

4.2.7李雪芮和成池铉的失分及失误位置

4.3李雪芮和三谷美菜津技术、得失分分析

4.3.1李雪芮和三谷美菜津的发球技术运用

4.3.2李雪芮和三谷美菜津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4.3.3 李雪芮和三谷菜美津的前场技术运用

4.3.4 李雪芮和三谷菜美津的中场技术运用

4.3.5李雪芮和三谷菜美津的后场技术运用

4.3.6李雪芮和三谷菜美津的得分技术运用

4.3.7李雪芮和三谷菜美津的失分位置运用

4.4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技术、得失分分析

4.4.1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发球技术运用

4.4.2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4.4.3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前场技术运用

4.4.4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中场技术运用

4.4.5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后场技术运用

4.4.6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得分技术

4.4.7王适娴和高桥莎也加的失分与失误位置

4.5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技术、得失分分析

4.5.1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发球技术运用

4.5.2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4.5.3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前场技术运用

4.5.4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中场技术运用

4.5.5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后场技术运用

4.5.6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得分技术

4.5.7广濑荣理子和图拉西的失分位置

4.6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的技术、得失分分析

4.6.1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发球技术运用

4.6.2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的接发球技术运用

4.6.3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的前场技术运用

4.6.4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的中场技术运用

4.6.5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的后场技术运用

4.6.6三谷菜美津和内维尔的得分技术

4.6.7三谷美菜津和内维尔的失分位置和失误失分

4.7女单所有球员的技术运用

4.7.1 发球技术运用

4.7.2接发球技术运用

4.7.3前场技术运用

4.7.4中场击球技术运用

4.7.5 后场球技术运用

4.7.6得分技术运用

4.7.7失分位置

4.7.8九位运动员的触球次数

5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发球以正手发高远球为主,正手发网前小球为辅,接发球呈现控网、控底线两种风格

5.1.2 个体优势技术不同

5.1.3 比赛时间缩短,比赛节奏加快

5.1.4 个体优劣势明显,但各项技术之间差异不明显

5.1.5 回合交锋多拍,要求全面

5.2 建议

5.2.1 发球、接发球稳中有变

5.2.2 增强优势技术的变化和结合使用

5.2.3 提高防守能力

5.2.4 树立竞赛意识

5.2.5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影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2014年尤伯杯决赛、半决赛中女子单打的比赛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他们在比赛中所运用的技术进行分类的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详细的从发球落点、接发球回球位置、前场技术、中场技术、后场技术、得失分技术与位置的分布这的几个方面对世界优秀女子单打选手的技术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系统的对世界优秀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的的分析,来发现她们在羽毛球运动中的长处与短处,以期待对我国的羽毛球国家队的长期训练和比赛提供帮助,身的缺学习她们的优点、弥补自点。
  研究表明:
  1)在发接发球的处理上:发球技术主要以正手发球为主,发球落点主要分布在1号位和6号位。接发球落点最多的是在后场区,其次是前场区,最少的是中场区。接发高远球球技术运用最多的是平高球,其次是吊球,最后是杀球。接发网前球是运用最多的是推球、其次是搓球、最少的是挑球。其中王适娴、李雪芮在接发球中回后场的球,列在第一位和第二位。成池铉在接发球回网前的球,列在第一位。图拉西在接发球回中场的球,列在第一位。
  2)在前场球的处理上:运动员一般通过快速上网抢高点击球来使对方被动,根据网前数据统计看出,挑球、推球和搓球在网前球的使用上仍然占据绝对地位。裴延姝、图拉西和内维尔在挑球和推球使用率上列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使用率分别为64%、57%、56%。成池铉在使用网前搓放勾技术上列第一位,使用率为60%。而李雪芮、王适娴、三谷美菜津、高桥莎也加、广濑荣理子等人在网前的挑推球和搓放勾球使用率没有明显差距,基本在50%和45%左右。说明优秀的女单选手在前场技术都有各自的习惯球路,分为控网前、控后场,拉吊性三种打法。
  3)中场技术种类较少,所以在使用上都不存在明显区别,对中场各项数据统计表明,中场技术使用最多的挡球、其次是抽球、最少是挑球。
  4)在后场,使用最多的是平高球。之后杀球和吊球的使用,在杀球和吊球的使用上,几名球员略有不同,王适娴和裴延姝吊球使用率较高,而其他女子单打选手在后场较多的使用杀球,说明女子选手在打法上逐渐向男子过渡通过杀球下压来进攻,在与高球、吊球相结合,产生更多变化,从而制造出得分机会。被动低手高远球虽是处较低位置击出的球,但这种技术在被动时使用可以起到过渡作用,所以在后场技术中也是比较常用的。
  5)所有的选手在失误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成分,广濑荣理子在失分方面,失误失分最多达到了58.7%,而裴延姝最少了,也达到了总失分数的42.3%。所以在女子单打训练自身的进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稳定性的问题。
  6)当今世界女子单打是有原来的慢拉慢吊发展为现在的快速拉吊加变速突击为主的发展趋势。要求运动员全面的技术,在进攻防守、主动被动情况下都能很好的发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