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78-2007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6h】

1978-2007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研究对象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思路与框架

1.5本文的贡献与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综述

2.1从投入要素角度分析粮食产量的研究综述

2.2从政策体系角度分析粮食产量的研究综述

2.3简要述评

第三章改革三十年陕西省粮食生产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

3.1陕西省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概述

3.1.1陕西省粮食生产区域条件

3.1.2陕西省粮食生产水土资源基础

3.2陕西省粮食生产社会条件

3.3陕西省粮食生产投入情况概述

3.3.1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快速增加

3.3.2农用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相比全国而言发展较为落后

3.3.3农用化肥施用量增加迅速

3.3.4农村用电量持续上升

3.4陕西省粮食产出水平

3.5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陕西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选用的方法与模型

4.1.1相关分析法

4.1.2.主成分分析法

4.1.3模型选取

4.2.数据来源与指标选择

4.2.1数据来源

4.2.2指标体系

4.2.3数据预处理

4.3影响陕西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传统投入要素对陕西省粮食产量的实证检验

4.3.2农业政策要素对陕西省粮食产量的实证检验

4.4陕西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实证结果的分析解释

4.4.1传统投入要素体系的分析

4.4.2农业政策变量体系的分析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对策建议

5.1本文的主要结论

5.2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3稳定和提高陕西省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粮食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进入到经济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后,受到经济全球化和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粮食生产与旺盛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缺口日益增大,粮食安全问题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新环境下,经济学界对粮食产量增长的讨论已不再局限为强调自然条件、物质投入、资本存量为主,而是注意到整个开放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经济政策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波动性影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作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的农业政策将在改变技术进步方向、要素配置和收入分配方式等方面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综合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传统投入要素和农业政策要素,不仅在理论上能全面的反映出各种因素的作用效果,在现实意义上也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必要投入途径和对策依据。
   陕西省是我国西部的传统农业大省,粮食生产是陕西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保障,因此本文选取陕西省作为研究区域,综合分析了1978-2007年陕西省粮食产量的各个影响要素。本文采取了两分法的思想,从传统投入要素角度和农业政策体系角度对前人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总结,借鉴已有成果中两种指标体系的合理部分,建立起陕西省粮食产量研究的分析框架,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提炼出主导因子并做出了合理解释。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农业现代化水平是促进陕西省粮食增长的显著因素,同时陕西省粮食生产易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单产的提高弥补了耕地面积的减少,因此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生态环境,增强预防能力,进行集约化生产是陕西省粮食工作的重点。
   第二,陕西省粮食产量对农业价格政策较为敏感,农业支出明显不足,未起到应有的支撑作用,农业税与粮食产量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因此亟待解决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问题,建立起稳定有序的农产品价格政策机制,进一步加大农业资金支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第三,三十年来,陕西省粮食生产过分依赖化肥施用,水资源总量不足,农业用水使用率偏低,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实际播种面积进一步下降都成为陕西省粮食产量的潜在制约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