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选择与转向:对萧公权学术研究的考察
【6h】

选择与转向:对萧公权学术研究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萧公权学术研究的背景与概要

1.1 家世、生平及教育背景

1.2 学术生涯及学术研究的总体概要

1.2.1 第一阶段——对政治哲学的选择

1.2.2 第二阶段——中国政治思想研究

1.2.3 第三阶段——中国史研究

第二章 早期学术研究的选择及理论基础

2.1 自觉接触和吸收西方知识系统

2.2 萧著《政治多元论》的理论建构

2.2.1 有关法与多元论

2.2.2 功能代表制

2.2.3 多元论对政经关系提出的解决方案

2.2.4 政治多元论是一种政治理论

2.2.5 政治多元论的实用主义哲学背景

2.3 《政治多元论》的影响及后果

第三章 从西方政治哲学到中国政治思想研究的转向

3.1 “是亦为政”与“致知与致用”

3.1.1 论中央与地方

3.1.2 论民主与宪政

3.1.3 论教育与学术等

3.2 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观察

3.2.1 对中国政治思想的认识

3.2.2 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之双重分期法

3.2.3 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历史贡献

第四章 从中国政治思想到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的转向

4.1 社会与政治:《中国乡村》

4.1.1 对美国汉学家的矫正

4.1.2 《中国乡村》内容梗概

4.1.3 补充与回应

4.2 对康有为研究的充实和修正

余论 万里寄踪长是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现代学术研究的发展史上,作为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诗人的萧公权,其哲学论述细密笃实,政治思想研究博厚精深,而史学分析又鞭辟入里,他不应被看成是“失语”人群。
  作为近现代的思想人物,萧公权面临着中国近现代史上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政治的现代化。其学术研究生涯的三个阶段既是明晰的又是一脉相承的:其早期研究西方的政治思潮——政治多元论,就是基于对政治一元论和政治多元论的政论进行的认识和反思,萧公权明显的是希望在一元论和多元论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宪政”与“民主”就是其中之义,这也成为他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回国后从西方政治哲学转向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一方面对中国现实政治状况的诸多评论直接体现出其中对于“宪政”的推崇,另一面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体系,说明近代国家是历史的发展趋势;移居美国后,他仍关注着中国命运,他对中国近现代史进行直接观察和反思,其中《中国乡村》观察了中国近代的基层背景,《康有为思想研究》则认识了主导中国革命的上层思想。可以说,萧公权学术研究始终关怀着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命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