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产业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6h】

产业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1 内容

1.4.2 框架

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理论基础

2.1 土地供给理论

2.1.1 土地供给内涵

2.1.2 土地供给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影响

2.2 可持续利用理论

2.2.1 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

2.2.2 土地可持续利用特性

2.3 区位理论

2.3.1 区位理论内涵

2.3.2 区位理论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2.4 人地协调理论

2.5 小结

3 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3.1 土地整理产业化内涵

3.1.1 队伍专业化管理企业化

3.1.2 资源配置市场化

3.1.3 资金投入社会化

3.2 企业参与土地整理的博弈分析

3.2.1 博弈基本概念

3.2.2 土地整理中博弈分析

3.2.3 博弈模型的建立

3.2.4 基于博弈结果的企业应对策略

3.3 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模式

3.3.1 系统构成

3.3.2 融资模式

3.3.3 运作模式

3.4 小结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研究

4.1 土地开发整理前期立项

4.1.1 开发立项原则

4.1.2 开发立项程序

4.2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

4.2.1 施工进度管理

4.2.2 质量控制

4.2.3 成本控制

4.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

4.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理

4.4.1 土地权属调整

4.4.2 项目资料归档

4.5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济后评价

4.5.1 项目经济后评价内容

4.5.2 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5.3 经济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4 经济后评价方法

4.6 小结

5 实证:陕西省卤泊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5.1 卤泊滩概况

5.1.1 项目区位置

5.1.2 自然条件

5.1.3 社会经济条件

5.2 卤泊滩盐碱地成因、危害以及现状

5.2.1 成因

5.2.2 开发利用现状

5.2.3 卤泊滩盐碱地治理开发存在的问题

5.3 卤泊滩土地开发整理模式

5.3.1 融资模式

5.3.2 运作模式

5.4 卤泊滩土地开发项目管理

5.4.1 项目立项

5.4.2 项目规划

5.4.3 工程设计

5.4.4 项目施工

5.4.5 项目验收

5.5 卤泊滩效益分析

5.5.1 生态效益分析

5.5.2 社会效益分析

5.5.3 经济效益分析

5.5.4 综合效益分析

5.6 卤泊滩后期管理

5.7 卤泊滩项目经济后评价

5.8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B 硕士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土地开发整理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要手段,是规划国土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重要措施。从项目管理目标看,土地开发整理不仅追求新增耕地的数量,而且注重耕地质量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现阶段国土地整理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土地整理意识不强、规划设计不到位、缺乏公众参与、产权与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在行政监督管理与产业化运作条件下,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模式创新和项目管理是当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本论文通过文献查阅、理论研究、实际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从产业和产业化内涵的角度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产业化的内涵与目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内容,并以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产业化过程中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如下:(1)提出了产业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模式——企业参与。论文总结国内外土地开整理项目管理研究成果,运用土地供给理论、可持续利用理论、区位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分析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产业化背景下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发展方向:企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中各方利益博弈对策模型。通过分析土地整理项目产业化内涵,根据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现状、发展策略以及相关法律,提出当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经济学“博弈”理论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相关各方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提出企业在博弈中应对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产业过程中农村土地开发整理融资模式以及运作模式。(3)开展了企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全过程的项目管理内容及方法研究。在土地整理产业化进程下,面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过程,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前期立项、项目施工、项目验收、项目后期管理以及项目后评价的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重点建立了土地整理项目经济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数据包络法等系列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经济后评价。(4)以富平卤泊滩土地开发造田工程为例,进行了土地整理项目管理实证研究。本文以陕西省第一个“耕地占补平衡”异地开发试验项目,也是全国第一个公司化模式“耕地占补平衡”造田项目——“富平卤泊滩土地开发造田工程”为实例,分析其在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体制、融资模式与运作模式,以及全过程项目管理内容,重点并对项目进行了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的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指数评价法进行了经济后评价,得到卤泊滩经济后评价成功度M=87.1%,表明卤泊滩土地整理项目经济评价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效证明了企业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巨大效益。本研究课题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有效的保障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对我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