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生死场》中隐喻翻译研究
【6h】

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生死场》中隐喻翻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2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1.4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

2.2 Previous Studies on Howard Goldblatt and His T

2.3 Previous Studies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2.3.1 Previous Studies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

2.3.2 Previous Studies on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Overview Introduction of Conceptual Blendin

3.2 Working Mechanism of Metaphor: as a Mapping ac

3.3 Metaphor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

Chapter 4 Metaphors in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4.1 Metaphors in 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

4.1.1 The Metaphor of Color

4.1.2 The Metaphor of Suffering

4.1.3 The Metaphor of Movement

4.1.4 The Metaphor of Body

4.1.5 The Metaphor of Ghost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ranslating Metapho

4.2.1 Total-correspondence Projection for Reproduc

4.2.2 Semi-correspondence Projection for

4.2.3 Non-correspondence Projection for Integrati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chievements

展开▼

摘要

《生死场》发表于1934年,是萧红文学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奠定了萧红抗日作家的地位。该部作品描述了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前,东北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面貌的艰难和挣扎。萧红细腻的文笔,鲁迅为之作序,胡风执笔后记,使得《生死场》成为了彰显那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经典文本。鉴于《生死场》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地位,近年来,尽管国内很多学者研究这本小说,但是研究小说英译本的人却很少。 葛浩文先生是中外知名的汉学家和翻译家,多年来他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对中西文化互通交流产生了巨大影响。《生死场》是葛浩文翻译萧红的第一部作品,并在之后对萧红生平和文字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萧红评传》,将萧红成功介绍到国外。葛浩文在翻译中坚持“既尊重原著,又不畏原著”的原则在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并不局限于文学修辞而是解释人类认知的关键,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具体事物来映射和体验抽象事物,从而开启了概念隐喻研究的新纪元。但概念隐喻仅涉及到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单项映射,而构建和推理隐喻意义的步骤复杂多元的。因此,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研究,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延展下提出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旨在分析隐喻的映射机制是如何基于多个空间工作的。概念整合理论对文学文本的阐释显示出极大优势,因此成为解释文学文本的重要认知工具。本文尝试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对《生死场》中的隐喻及相应的英译进行研究。 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Steen等人的研究小组于2010年完善的隐喻识别方法,本文从《生死场》中选取了48例隐喻表达及译文,运用定性方法归类了该部小说中的隐喻系统并总结出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一、原文中所涉及的隐喻系统主要概括为五大类,即颜色隐喻、苦难隐喻、动作隐喻、鬼魂隐喻以及身体隐喻;二、通过考察不同类型隐喻系统的翻译,发现译者主要以求同为主、存异为辅即归化结合异化为原则,具体表现为三种翻译策略,再现源域的完全对应投射法,替换源域的部分对应投射法和整合源域的无对应投射法。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对萧红的《生死场》译本进行研究,有利于在译文中体现中华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马海娟;

  •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贾立平;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英语 ;
  • 关键词

    概念整合理论; 阈下; 生死场; 隐喻;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