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浅析我国大学生人格塑造
【6h】

基于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浅析我国大学生人格塑造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状况

1.3研究意义

2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模式及其发展

2.1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模式

2.2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2.3美国文化学派心理学家凯伦.霍妮提出的“真我”、“实我”、“理想我”理论

2.4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阿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5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格动力模式

3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3.1人格

3.2.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及其与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的关系

4大学生人格现状

4.1大学生人格新发展

4.1.1信仰时代感强

4.1.2追求和谐人际关系

4.1.3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4.1.4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1.5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4.2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缺陷

4.2.1缺乏自信

4.2.2心理不健全

4.2.3失信

4.2.4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功利主义

4.2.5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4.2.6缺乏团队精神

5我国大学生出现人格缺失的主要原因

5.1大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5.2父母异化人格遗传和不和谐家庭环境

5.3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务实和功利主义盛行

5.4西方“糟粕”文化向大学校园渗透和侵袭

5.5中国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5.6就业压力的巨大冲击

6当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6.1人格塑造的有关理论

6.1.1遗传说

6.1.2潜意识说

6.1.3社会文化说

6.1.4人本主义说

6.1.5学习经验说

6.1.6“综合形成说”

6.2我国大学生人格塑造

6.2.1教育是人格塑造的主导力量,人格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的产物

6.2.2自我教育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内在基础

6.2.3教育环境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外在条件

7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发展趋势

7.1多才能、多智慧是未来大学人格塑造的主体方向

7.2善交往、求和谐、健康是未来大学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

7.3道德法纪并重是未来大学人格塑造的关键因素

7.4诚信教育是未来大学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

7.5破旧立新、鼓励创新是未来大学人格塑造的追求目标

8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大学生人格较之以前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大学生人格问题的日趋严峻,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给与相当关注和研究,并且富有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人格是指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的人格就是大学生的“质量”,它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大学生本身素质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强盛。为此,温家宝总理去年在主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大学生人格培养……”。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和论述的,希望为高校大学生人格培养提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意见和看法。 本文先阐述了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然后按照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要求,并且针对我国大学生人格现状,从教育、自我教育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构想,最后,预测了未来大学生理想人格的目标要求。具体内容安排如下:全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地论述了本文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发展趋势和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及其发展;第三部分论述了人格的内涵、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及其与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的关系;第四部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第五部分,重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第六部分,全面论述了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第七部分,依据本文的研究材料,展望了大学生人格的发展趋势。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从马克思人格动力结构入手,经过论证研究,全面地提出了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有效途径。(2)通过研究,预测未来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总体要求和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