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地方性表达
【6h】

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地方性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背景、目的和意义

1.2研究对象的概念释义

1.3研究范围及框架

1.4研究现状

2战后台湾地域建筑的建构历程

2.1回归传统——现代“中国风格”的探索(战后-1970年代)

2.2文化寻根——台湾本土意识崛起(1980年代-1990年代初)

2.3传统·本土·多元——多元化的地方性在地实践(1990年代中期至今)

2.4本章小结

3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3.1人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与自然地形相协调——建筑景观化

3.3与自然生态相协调——建筑可持续化

3.4本章小结

4人文关怀下的地方建筑实践

4.1建筑中的人文关怀

4.2传统建筑的演化与传承

4.3人与社会群体关系的建筑体现

4.4公众参与的共同建筑语言重建

4.5本章小结

5建筑与“时间”做朋友

5.1地方记忆与认同

5.2建筑成为时间机器——海洋科技博物馆

5.3用建筑讲故事

5.4本章小结

6结论

6.1今日台湾建筑的地方性回应

6.2关于地方性的再认知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对当今建筑来说,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实际上是全球化下的建筑表现之一,是一种对抗全球文化趋同的手段。1980年代,中国大陆建筑界掀起复兴“民族形式”的创作浪潮。与大陆文化同根的台湾在1990年以后迈入全面多元化时期,台湾建筑界面临的问题是:不想和中国大陆一样,也不想成为西方想象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样子。1990年代以来,台湾本土建筑师的表现,还称不上“地域主义”,但相当清楚地表达出对“地方性”的探索与追求。这个时期的建筑师开始走入地方,进到更真实的社会,面对地方的生活问题和文化变化的现实,通过不同的建筑构筑活动,探索具有地方生活特色和人文关怀的地方性建筑,进行了一系列台湾当代地方建筑的探索实践。
  本研究从现代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和建筑与时间的关系,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依据分析框架整理研究台湾当代文化建筑的地方性表达,得出“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文关怀下的地方建筑实践”以及“建筑与时间做朋友”这三项地方性表达趋向。最终总结出近二十年台湾当代地方建筑在探索建筑与地形、气候生态、文化、都市地点感、公众参与和地方记忆与认同、建筑与环境等方面的成果。对中国大陆地域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具有启示意义。本文认为今日要讨论台湾建筑地方性的发展趋势,必须抛弃风格导向的建筑形式讨论,而接受更多元的文化观点,思考具有生活性、可持续性及文化价值的空间建构,并采取更生活化的视角来进行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