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研究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动机

1.2研究对象的界定

1.3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1.5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2长安区王曲北堡寨村基本环境的研究

2.1自然环境概况

2.2 历史沿革与人文环境

2.3 经济环境概况

2.4村落现状与思考

2.5 本章小结

3以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3.1 庙会概述

3.2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3.3 马社火

3.4 城隍庙会上的其它活动

3.5 传统纸扎制作

3.6本章小结

4北堡寨村传统村落形态及其与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生关系研究

4.1 概述

4.2 村落整体空间形态及布局分析

4.3与城隍庙祭祀和庙会表演等非遗有关的聚落因素

4.4 北堡寨村村落空间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性研究

4.5北堡寨村村落空间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4.6本章小结

5北堡寨村非物质文化及其传统村落环境的整体性发展研究

5.1概述

5.2村落传统文化底蕴消失的原因

5.3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5.4 北堡寨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SWOT分析

5.5 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理念和原则

5.6 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策略

5.7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的北堡寨村新农村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具体措施

5.8本章小结

6结语

6.1结论

6.2研究局限与展望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连续性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为后人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瑰宝,之中蕴含了我国各个民族和地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被丰富的中华文化滋养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走入人们的视野已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近些年来也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农村,作为孕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摇篮,却在快速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冲击下,丧失了其本来的个性,这不得不令我们叹息。 在北堡寨村,城隍庙祭祀和庙会活动历史悠久,以其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作为“文化传承型”村落的代表,北堡寨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这类村落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第一,对北堡寨村村落格局演变影响最大的是城隍庙祭祀和庙会,但是目前看来这种影响力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使得村落的文化特色渐渐丧失;第二,村中的“文化空间”虽多,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分布散乱;第三,北堡寨村的传统建筑形态和街巷空间特色正在逐渐消失;第四,保护村落传统文化与发展经济存在矛盾。本文以北堡寨村村落文化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之间关系的角度去分析村落的整体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院落等,并分析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探寻北堡寨村在新农村建设时怎样既发展经济又保留村落文化特色的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共有六章,各章的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章:提出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二章:长安区王曲北堡寨村基本环境的研究,阐述北堡寨村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与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的概况。第三章:以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第四章:北堡寨村传统村落形态的研究,并结合第三章对于非遗的研究阐述非遗与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生关系,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依据。第五章:研究北堡寨村新农村建设的特点,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空间的关系,指出北堡寨村这类“文化传承型”村落需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周边可利用资源通过发展旅游来促使经济发展,提出了北堡寨村新农村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的具体措施。第六章是对于全文的总结,提出研究的局限并展望未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