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刺激百会穴治疗锂—匹罗卡品诱导性大鼠癫癎发作的实验研究
【6h】

电针刺激百会穴治疗锂—匹罗卡品诱导性大鼠癫癎发作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电针刺激百会穴治疗锂—匹罗卡品诱导性癫癎大鼠癫癎发作的疗效的相关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癫癎抑癎机制的研究

第三部分:电针穴位刺激对致癎大鼠脑内癫癎相关结构神经可塑性影响的研究

小 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个人简历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 谢

展开▼

摘要

癫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性疾病,是神经病学专业常见疾病之一,中医称癫癎为癎症,人群患病率约为0.5%~2%。 祖国传统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癫癎治疗理论和实践经验,针刺穴位治疗癫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传统针刺穴位治疗癫癎的疗效已为众多的学者所接受,尤其是其对控制癫癎发作的效果。研究资料表明,针刺的调整作用是最根本的作用,它贯穿于针刺的所有生物学效应之中。针刺的调整作用通过神经系统、神经—体液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三大平衡系统实现。同时,近年来有关成年脑组织神经发生的研究发现,缺血、缺氧、外伤、癫癎等许多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均可诱导成年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增加,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元再生相关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内的一个最激动人心的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癫癎后的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即神经可塑性的改变与癫癎的发生和发作密切相关,而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也显示穴位刺激具有明显的抑制癫癎发生与发作的作用。因此,在目前我们对穴位刺激治疗癫癎基础研究领域尚缺乏深入实验研究的前提下,探讨针刺治疗癫癎的机制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针刺穴位刺激是否会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产生影响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 为此,本实验采用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癎模型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观察电针穴位刺激的抗癫癎作用; (2)观察电针穴位刺激对癫癎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3)观察电针穴位刺激对癫癎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 (4)探讨电针穴位刺激抗癫癎作用的相关机制。 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电针刺激百会穴可明显减少致癎大鼠慢性期自发反复发作(SRSs)的发作次数(P<0.05),并对致癎大鼠多个脑区的癎样电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尤以杏仁核为著。 (2)与对照组相比,电针刺激百会穴可明显缩短致癎大鼠在MORRIS水迷宫寻找平台的时间(P<0.05),避暗实验潜伏期显著增加,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大椎穴可明显减少致癎大鼠的癎样电活动(P<0.05),刺激百会穴的抑癎效果优于大椎穴。阻断大椎穴相关双侧脊神经后,针刺大椎穴的抑癎效果明显不如单侧阻断和假手术对照的致癎大鼠。 (3)①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癎大鼠癫癎发作后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速度在1w时间点达到峰值(P<0.01),2w时增殖水平明显下降,3w时增殖水平又开始逐渐升高,其后虽有下降,但与3w时增殖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新生细胞大多迁移入颗粒细胞层,并分化为神经元。③新生细胞透射电镜下显示,BrdU阳性产物为黑色絮状电子高密度物质,分布于细胞核与线粒体内,尤其以细胞核内为著,细胞核内常染色质多,可见较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 (4)电针穴位刺激后,可使癫癎发作后新生细胞存活数目增多。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 (5)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癎大鼠多个脑区均可见较高密度的Fos阳性神经元。额、颞叶皮质密度较高,杏仁核、海马的Fos阳性神经元密度次之。电针穴位刺激后致癎大鼠额、颞叶皮质和杏仁核Fos表达水平降低,海马区Fos表达抑制更为明显。 (6)电针穴位刺激后,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虽然较正常对照组的数量明显增多,深染,细胞形态亦发生了变化,胞体肥大,突起变得粗长,但不如非刺激癫癎大鼠海马结构内GFAP阳性细胞的变化明显。且GFAP阳性细胞的变化与Fos表达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一致。 上述结果表明:(1)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癎大鼠的慢性发作具有明显的抑癎作用,杏仁核可能是抑癎作用的关键核团。 (2)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癎大鼠的认知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与电针穴位刺激可部分修复由癫癎发作所致的海马病理性损害有关。 (3)穴位电针刺激能有效抑制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癎大鼠的癎样电活动,其抑癎机制依赖于抑癎信号的穴位—神经传入解剖途径。 (4)穴位电针刺激后Fos阳性表达改变的脑区可能是穴位刺激发挥抑癎作用的关键脑区,其神经元活性的改变或递质调节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大脑皮质的功能。 (5)电针穴位刺激的抑癎作用机制不仅与癫癎相关脑区内神经元兴奋有关,而且与此部位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变化也有关。其抑癎的生理效应依赖于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6)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癎大鼠齿状回神经发生有其独特的时间规律,该动物模型致癎后慢性期的自发性反复发作可能与这一病理改变有关。 (7)电针刺激百会穴可使癫癎发作后海马齿状回新生细胞存活数目增多,即电针刺激百会穴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了癫癎后海马的神经可塑性变化。 本研究创新之处:(1)采用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系统地研究针刺治疗癫癎的机制。 (2)提出中线穴位(任脉、督脉)及头面部穴位在治疗癫癎中具有的特殊性,并对其疗效机制的解剖学特点(两侧神经重叠支配)进行了探讨。 (3)针刺治疗癫癎疗程长、显效慢尝试从神经可塑性变化的角度阐明针刺穴位治疗癫癎的机制 总之,本研究在整理针刺治疗癫癎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己成熟的癫癎动物模型,从病理、电生理、解剖、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多层次的探讨了抑癎作用机制,深化了针刺治疗癫癎的理论基础。既保持了中医理论体系,又充满了现代科学内涵,为实现针刺的国际化与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