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孤独症儿童行为障碍与家庭教养环境的关系研究
【6h】

孤独症儿童行为障碍与家庭教养环境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性声明及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

文献回顾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对93例孤独症病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运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ARS,ABC孤独症量表进行临床评定,以了解家庭环境对孤独症儿童行为障碍发生的影响以及与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的关系并为探讨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提供初步的研究基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病例组为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和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和住院病人,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的孤独症病例(93例)。对象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对照组为同期在同医院就诊的儿童,采用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并获得自愿参加研究的儿童家长的书面同意。 3.运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BC孤独症量表进行临床评定。 4.统计方法:将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数据库,分别计算各因子得分,用SPSSl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采用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 研究结果: 1.孤独症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控制性呈显著正相关。 2.儿童孤独症患者家庭表现为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以及高矛盾性和控制性差。 3.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独立性,控制性呈显著负相关。 4.CARS评分:本组79例(30-39)分,平均(34.8±2.6)分。 5.ABC评分:本组79例(31-106分),平均(69.8±15.6)分。 6.ADQ评分:本组79例(21-68分),平均((51.8±11.3分)。 7.早期表现主要为不爱哭、不认生、不喜欢拥抱、少发音、对妈妈无亲密感和依恋感,眼睛很少看人、不说话、不合群和多动等。从发现症状到就诊时间间隔最短的7月,最长的69月,平均间隔35个月。 研究结论: 1.本组孤独症儿童中73例起病于2岁以前(占78%),从发病到就诊平均延迟了35个月的时间,丢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2.语言发育障碍是最易引起注意的症状,它与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患儿最为突出的问题。 3.早期表现主要为不爱哭、不认生、不喜欢拥抱、少发音、对妈妈无亲密感和依恋感,眼睛很少看人、不说话、不合群和多动等。 4.本文病例在生物学因素中的异常情况比较普遍。 5.孤独症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6.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还要包括其家庭环境,对其父母应做适当的教育,以更好的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