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注射用重组人CTLA4-抗体融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6h】

注射用重组人CTLA4-抗体融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 献 回 顾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 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定义

2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理及改变

3 类风湿关节炎的分类

4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5 结语

第二部分 注射用重组人 CTLA4-抗体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1 分子生物学结构

2 CTLA4-Ig 的免疫抑制机理

3 临床药理

4 药物相互作用

5 不良反应

6 临床应用及展望

正文

第一部分 ELISA 法测定人血清中 CTLA4-Ig浓度的方法学

1 材料和方法

2 测定方法

3 分析方法验证及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注射用重组人 CTLA-4 抗体融合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 单、多次给药药动学参数比较和初步临床评价

1 RA 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药代动力学比较

2 RA 患者的临床疗效初步评价

3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 表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注射用重组人CTLA4-抗体融合蛋白(rhCTLA4-Ig)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选择性共刺激调节剂,它通过与CD80和CD86结合,阻断CD28与之结合,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激活;CD28与CD80和CD86的相互作用,为T淋巴细胞的完全激活提供必要的共刺激信号。T淋巴细胞的激活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理进程相关,在RA患者的关节滑液中可以找到激活的T淋巴细胞。本药适用于治疗一种或一种以上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治疗无效的中、重度活动性RA的成年患者,可以减轻RA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关节结构损伤,并改善其生理功能。RhCTLA4-Ig是采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是由一种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胞外区和人免疫球蛋白G1(IgG1)修饰的Fc片段(铰链区、CH2和CH3)相连接的融合蛋白。根据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通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界定的生物制品分类,rhCTLA4-Ig属于治疗用生物制品第7类新药,其同类产品在国外已经上市销售[1],但在国内尚无此类药物。本实验室已经完成了rhCTLA4-IgI期临床健康人体耐受性[2]和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试验[3],为进一步考察本药物在RA患者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了解该药物多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改变过程,是否在RA患者体内发生改变、是否存在药物蓄积作用等。因此我们进行rhCTLA4-Ig在RA患者体内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RA患者体内血清中rhCTLA4-Ig浓度的方法;进行多次静脉滴注rhCTLA4-Ig在RA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比较健康志愿者与RA患者药物代谢动力学规律以及临床初步疗效;为指导临床制定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审批和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也为Ⅱ期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ELISA法测定RA患者血清中rhCTLA4-Ig浓度分析方法学;通过对方法特异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稳定性、线性范围以及定量检测限等效能指标的考核并对方法学进行评价。用稀释液将待检测样品稀释至标准曲线的定量检测范围,即用稀释液将待测样品以2倍序列稀释至200μg·L-1到3.125μg·L-1;将配备的酶标板已预先用鼠抗人sCTLA4单抗包被好;测定前先用洗涤液清洗3次,然后加入标准品/待检样品与生物素标记二抗,孵育2h,洗涤3次;加入HRP-亲和素,孵育1h后,洗板3次,加入TMB显色溶液,避光显色10min后终止,以450nm为检测波长,630nm为参比波长测定光密度值。以浓度对数为横坐标,光吸收值对数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设置标准曲线,用回归的标准曲线计算血清样品里药物的浓度,经稀释倍数校正后求得血清的最终浓度。
  第二部分研究多次静脉滴注10mg·Kg-1rhCTLA4-Ig在RA患者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本试验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伦理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经过严格入选确定9例RA患者进行试验,在试验开始前均自愿签属知情同意书。按试验设计要求,受试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提出的诊断标准[4]确诊为RA患者;采用国外已上市产品Orencia临床给药方案[1],于第0,2,4,8,12,16周静脉滴注10mg·kg-1CTLA4-Ig,输液在60±5分钟内完成,并在每次静脉滴注前和静脉滴注结束后即刻,并在最后一次滴注前和滴注后第0、2、4、12、24h、2、3、4、7、14、28、42、56、70和84天取血2mL,置于预先已经贴好标签并无菌干燥试管内,2200×g离心分离血清,置-80℃保存待测。试验中随时观察受试者症状、体征以及各种不良反应,并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生化及血液电解质变化等,综合评价rhCTLA4-Ig在RA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整个试验期间配备有经验的医师和护士监护。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rhCTLA4-Ig的浓度,Tmax、Cmax采用实测值,AUC用统计矩方法计算,采用DAS2.1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Excel或SPSS软件进行计算,以?X±SD表示,并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第三部分RA患者多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同等剂量健康志愿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评价RA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将RA患者多次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健康志愿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RA患者试验前后关节疼痛个数及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均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研究其规律和差异。为指导临床制定安全、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审批和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并为Ⅱ期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结果】
  1.本试验采用ELISA法测定RA患者血清中rhCTLA4-Ig的浓度,最低定量限6.25μg·L-1,检测浓度范围3.125~200μg·L-1,在6.25~100μg·L-1范围内重现性良好,准确度在100.4~112.1%之间,精密度RSD%在0.73~4.6%之间,各项指标均达到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2.入选10例RA患者,男3例,女7例;其中因右束枝传导阻滞剔除1例;给药结束后观察期因受试者自身原因脱落1例,全部受试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脱落。试验期间,受试者连续多次静脉滴注本药物后均未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呼吸、心率、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未见异常;心电图、胸片前后均正常。试验期间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电解质指标检测,每次与试验前比较未发现有临床意义上的改变,检查结果虽然有阳性指标,经统计分析t检验,p>0.05,无临床意义。注射药物局部未发现皮肤红肿、瘀斑或皮疹等刺激性反应。试验观察期间出现轻度不适反应:颜面潮红2例、瞬间眩晕1例、视力下降1例、口干1例,均未使用其它药物自行痊愈。
  3.RA患者于第0,2,4,8,12,16周连续静脉滴注CTLA4-Ig10mg·kg-1,随着给药次数增加,血药浓度不断增加,到第8周时基本达到稳态水平。达到稳态时基本药动学参数为:最后一次测得稳态时峰浓度Cssmax为247.1±50.34mg·L-1,稳态时谷浓度Cssmin为19.7±9.5mg·L-1,平均稳态浓度Css?av为63.4±25.mg·L-1,AUCss为1830±708mg·d·L-1,波动系数DF为3.48±1.61。达到稳态后基本药动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为0.063±0.039d,峰浓度Cmax为247.1±50.3mg·L-1,t1/2为12.6±4.7d,AUC(0-t)为2347±901mg·d·L-1,AUC(0-∞)为2362±906mg·d·L-1,清除率CL为0.0050±0.0023L·d·kg-1,表观分布容积Vss为0.074±0.031L·kg-1。
  4.比较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参数,RA患者的半衰期t1/2为12.6±4.7d,健康志愿者为14.2±2.3d,但是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RA患者清除率CL为0.0050±0.0023L·d·kg-1,健康志愿者为0.0067±0.0010L·d·kg-1(p>0.05)。RA患者表观分布容积Vss明显比健康人小,为0.074±0.031L·kg-1,而健康者为0.138±0.033L·kg-1。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判,第3次给药后,给药前和给药后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关节改善达到20%(ADR20)为78%,ACR50有效率分别为11%。第6次给药后临床症状进一步改善,ADR20有效率分别为100%,ACR50有效率分别为78%。试验期间进行免疫学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指标检测,均与试验前比较,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血沉平均降低16.67±19.83mm·L-1;C反应蛋白平均降低204.41±300.91IU·mL-1;类风湿因子平均降低1.55±2.30mg·L-1,但经t检验,p>0.05,无临床意义。
  【结论】
  1.ELISA分析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的特点。高、中、低三种浓度的质量控制样品在盒内、盒间精密度的变异均小于10%,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三种浓度的质控样品分别置于426℃小时,室温20小时,-809℃个月稳定性良好,表明该方法适合定量分析测定RA患者体内血清中rhCTLA4-Ig浓度,全部指标均符合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以及SFDA颁布的《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关于进行药动学研究的试验要求。
  2.RA患者多次静脉滴注rhCTLA4-Ig后,RA患者连续6次静脉滴注rhCTLA4-Ig10mg·kg-1后,随着给药次数增加血药浓度不断增加,到第4次基本达到稳态水平;每次给药后血药浓度迅速达到峰值,但消除缓慢,在体内不存在蓄积现象。本研究得到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相同。对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均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因此我们推荐治疗国人RA患者,rhCTLA4-Ig的给药剂量为10mg·Kg-1,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于wK0、2、4给药一次,以后每4wK给药1次,该方案在临床推广使用。建议临床按此方案用药时,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静脉滴注rhCTLA4-Ig10mg?Kg-1后,药物在RA患者和健康人体内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最大值后缓慢清除。RA患者与健康人有所区别的是,前者有半衰期缩短而清除率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本试验药物有明显改善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作用,对RA的症状有所缓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