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S法研究脾切除术对不同性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影响
【6h】

PS法研究脾切除术对不同性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肝细胞肝癌(HCC)的病因学研究现状

2. 肝硬化伴门脉高压症的外科学治疗

3. 病理性脾脏对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影响

4. 统计方法的应用

正文

第一部分 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因素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用 PS 法研究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HCC 发生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脾切除术对不同性别肝硬化患者肝癌生成作用差异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部分 男女肝硬化脾亢患者脾切除前后激素变化的研究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结合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回顾影响肝癌发生因素的基础上,探讨脾切除术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影响和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表现,并推测导致此差异的原因。
  方法
  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自2002年1月到2009年12月被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伴或不伴肝癌”的病例2848余例,统计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疾病史、手术史等。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肝细胞肝癌分组,组1(合并肝癌组)、组2(未合并肝癌组),并按性别、年龄指标1:1配对。使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数据做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有脾切除手术史为分组标准,经倾向指数法(PS法)均衡有明显差异的影响肝癌发生的因素,并按1:2配对,最终分为组1(切除脾组)、组2(未切除脾组)。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行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统计有脾切除手术史患者的数据,按性别和有无肝癌分为男性肝癌组、男性非肝癌组、女性肝癌组和女性非肝癌组四组,以相似的标准给每组用未行脾切除术的患者1:1配对。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分析。
  最后,搜集肝炎后肝硬化伴脾亢患者行“脾切除术(伴或不伴门奇断流术)”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并以此配对。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
  第一部分实验统计结果显示,肝癌组与未合并肝癌组相比ALT、AST、ALP、GGT等明显升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WBC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ALP、GGT异常升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而脾切除术明显降低了肝癌的发生危险性,仅为无脾切除肝炎后肝硬化的55.9%(OR=0.559,95%CI=0.401,0.778)。第二部分实验用PS法去除其他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干扰后,也证实脾切除术可以降低肝癌发生的危险,两组肝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2.26%和33.33%,OR=0.38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第三部分实验结果显示,脾切除术对肝癌发生的保护作用是存在性别差异的,对男性作用表现明显,而对女性作用表现不明显。第四部分实验结果显示脾切除术后,男性、女性体内激素较切除前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孕酮和睾酮,推测这可能与造成脾切除对男女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不同影响有关。但目前未见此类报道。
  结论
  脾切除术(伴或不伴门奇断流术)不仅对肝炎后肝硬化伴脾亢患者的治疗有效,还可以改善肝功能、缓解肝硬化,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危险性,尤其是男性患者更为明显。推测孕酮和睾酮激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