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表面处理对全瓷材料表面性状和细菌粘附的影响
【6h】

不同表面处理对全瓷材料表面性状和细菌粘附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牙科全瓷材料分类的概述

二、陶瓷修复体表面处理方法

三、抛光/上釉对陶瓷性能的影响

四、口腔修复材料表面性状对细菌粘附和生长的影响

五、小结

实验一 不同表面处理对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1 材料与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二 不同全瓷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粘附的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实验三 不同全瓷材料表面全菌粘附的研究

1 材料与设备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瓷修复材料因其优秀的美学性能、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贴面以及全冠修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个性化种植修复的广泛开展,全瓷材料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作为个性化基台应用于修复临床。其中,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和氧化锆陶瓷已经成为当前牙科全瓷修复的主要发展方向。本课题组在前期也成功制备了具有理想半透光性及力学强度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另一方面,由于表面饰面瓷较高的崩瓷率,目前临床上越来越趋向于使用全解剖式二硅酸锂玻璃陶瓷或氧化锆修复体。此类全瓷修复体在临床试戴时,由于调改咬合和修改外形,使瓷表层光洁面遭到破坏,会形成不同的粗糙表面,需进行抛光或重新表面上釉。这个过程会改变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而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是影响修复体表面细菌的粘附和聚集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不同表面处理(粗磨、抛光、上釉)对四种全瓷材料(LAVA,Wieland,E.Max,ELDC)表面性状和细菌粘附的影响,为临床全瓷材料的选择、修复体结构设计及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临床指导。
  本课题分为三部分:
  实验一,研究不同表面处理对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分别制作四种材料的盘状试件,随机分为3组,试件受试面分别进行粗磨(rough grinding),抛光(polishing)及上釉(glazing)处理。其中,粗磨组使用绿砂石粗磨;抛光组在绿砂石粗磨后,采用EVE Diacera抛光套装进行三级式抛光;上釉组使用绿砂石磨头粗磨后,金刚砂磨头平整,再使用釉料按照厂家标准程序进行上釉。使用三维形貌扫描仪测量不同表面处理后的各种全瓷材料表面粗糙度值,并记录各组试件的三维形貌,表面张力仪测量样本表面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显示,抛光和上釉均能显著降低全瓷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于氧化锆陶瓷,抛光能达到类似上釉的表面粗糙度,对于玻璃陶瓷,抛光能够获得更加光滑的表面。另外,上釉后全瓷材料的表面自由能显著高于抛光组。
  实验二,研究不同全瓷材料表面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影响。通过细菌平板计数,光密度值测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对不同表面处理后的各全瓷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粗磨组各组全瓷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粘附量最多,显著高于抛光以及上釉组,抛光和上釉都可以显著降低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抛光与上釉相比,抛光处理可以使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粘附量更少。
  实验三,研究不同全瓷材料表面对口腔全菌粘附的影响。通过光密度测定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对不同表面处理后全瓷材料表面全菌的粘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粗磨组各组全瓷材料表面唾液全菌粘附量最多,上釉和抛光处理后,各全瓷材料表面全菌的粘附均较少,但抛光与上釉相比,抛光材料表面细菌粘附量更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