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泰安地区肉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研究
【6h】

泰安地区肉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耐药性和分子分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文献综述

1 沙门氏菌概况

2 沙门氏菌的危害

3 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

4 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

试验一泰安地区肉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污染调查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肉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三 肉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分子分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导师组意见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泰安地区肉鸡生产链各环节中的沙门氏菌进行调查,了解生产链中各环节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血清型分布,为肉鸡生产过程中沙门氏菌的防控提供依据;了解生产链中沙门氏菌的耐药现状及各个生产环节间耐药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结合ERIC-PCR和MLST分型方法对生产链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子研究,比较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耐药性与基因型的关系,为菌株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方法:2014年在泰安采集肉鸡生产链中各环节(包括种鸡场、孵化场、商品肉鸡场、屠宰场、市场5个采样点16个采样环节)样品。利用常规检测方法和PCR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玻片凝集试验、xMAP液相芯片法和多重PCR方法鉴定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测定菌株对8类13种抗菌药的敏感程度;通过初筛、确证试验进行产ESBLs(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表型检测,PCR方法鉴定基因型。通过ERIC-PCR和MLST方法对耐药相关的42株菌进行分型。
  结果:2086份样品共分离出332株(15.92%)。孵化场弱雏分离率最高(51.00%),种鸡场分离率(3.33%)最低,死胚内部50%、死胚表面50%、12日龄肉鸡14.6%、15日龄肉鸡20%、屠宰胴体16.00%、喷淋水32%、预冷液36.67%、分割鸡肉13%,器具14.5%、血水24%、市售成品46.67%。共分离出2种血清型,分别为肠炎沙门氏菌(98.80%)、Ⅱ或Ⅵ沙门氏菌(1.2%),除来自12日龄肉鸡的菌株包含两种血清型外其他生产环节的菌株血清型均为肠炎沙门氏菌。
  332株菌对AM耐药程度最高(78.31%),其次为SPT(70.18%),对OFL、ENR最为敏感(4.22%),其次为FFC(4.82%)和GM(6.93%);DOX、CLE、SXT、CEF、SF、A/C、TE耐药率分别为40.96%、33.13%、25.00%、21.99%、18.67%、16.57%、12.35。83.73%(278/332)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2),产生了52种耐药谱型。不同生产环节对同一种药物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332株沙门氏菌中16株(4.82%)产ESBLs,基因型为TEM型(16/16)、CTX-M型(5/16)。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仅对CLE、SPT的耐药性差异不显著(P>0.05)。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主要集中在7耐、10耐、11耐,非产ESBLs菌株则以2耐、3耐、4耐为主。
  42株菌分为3(Ⅰ~Ⅲ)个聚类簇5个基因型别,Ⅰ类(28株)均为肠炎沙门氏菌,包含5个采样点。Ⅱ类(4株)为Ⅱ或Ⅵ型沙门氏菌,均来自肉鸡场(12d),Ⅲ类(10株)均为肠炎沙门氏菌,包含除市场外其他4个采样点。基因型与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MLST分型分为ST11(90.48%)和ST17(9.52%),ST11型的菌株均为肠炎沙门氏菌,ST17的菌株为仅有的4株Ⅱ或Ⅵ型沙门氏菌。
  结论:泰安地区肉鸡生产链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孵化场和市场环节污染尤其明显,优势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菌株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对氨苄西林耐药最明显,产生了多种耐药谱,不同生产环节耐药情况存在差异。产ESBLs菌株主要是TEM型,产ESBLs菌株比非产ESBLs菌株耐药程度严重且多重耐药现象明显。分子分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能够在生产链进行水平传播,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没有明显相关性,获得的分子信息可以为菌株的追踪溯源提供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