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前断裂上盘地裂缝群发机制研究——以运城盆地夏县地裂缝为例
【6h】

山前断裂上盘地裂缝群发机制研究——以运城盆地夏县地裂缝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地裂缝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夏县地裂缝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

2.1 地理概况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 运城盆地夏县地裂缝分布规律及发育特征

3.1 夏县地裂缝分布规律概况

3.2 尉郭—中卫地裂缝(XWW001)

3.3 白张—西董——苏村地裂缝(XWB001)

3.4 白张村西地裂缝(XWB002)

3.5 庙后辛庄—禹王—李庄地裂缝(XYY001)

3.6 墙下—大吕地裂缝(XPD001)

3.7 小结

第四章 运城盆地夏县地裂缝的工程灾害特征及分类

4.1 地裂缝工程灾害特征

4.2 地裂缝工程灾害分类

第五章 运城盆地夏县地裂缝成因机理分析

5.1 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

5.2 活动断裂与地裂缝的关系

5.3 水的作用与地裂缝的关系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夏县位于运城盆地东南部,处在青龙河谷地堑,因其东南倚中条山断裂带,西北邻鸣条岗断凸,受构造应力的影响,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尤以地裂缝突出。运城盆地属于汾渭地区且处于山西地堑系的南端,加之区域应力的作用,为夏县地区地质成灾孕育了条件。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地裂缝以来,一度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对夏县地区的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篇论文的研究工作以“汾渭地区地裂缝成因与减灾综合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广泛收集运城盆地夏县地区的地质背景资料,了解了该地区地裂缝的孕育环境;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全面整理了运城盆地夏县地区地裂缝的平面分布情况;对典型地区采取了钻探和槽探手段后,总结了地裂缝的剖面特征;通过详细的野外勘测,揭示了该地区地裂缝的工程灾害特征及分类;分析了夏县地区地裂缝的孕灾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条山断裂活动控缝成因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最后对其成因模式进行了概化。本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了运城盆地夏县地区地裂缝形成的地质地貌环境和断裂构造活动背景,并描述了研究区内断裂构造的活动情况和发育特征。
  (2)通过野外实地勘测,对研究区地裂缝典型出露点绘制了1:1000大比例尺地裂缝平面分布图,详细表征了夏县地区地裂缝的平面分布情况及灾害状况。
  (3)利用槽探、钻探等工程勘察手段,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地裂缝的深部发育状况,并掌握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总结了运城盆地夏县地区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
  (4)分析总结了夏县地裂缝工程灾害特征及分类,在考虑盆地南部中条山断裂带和北部峨嵋台地南缘—紫金山两条断裂的影响下,对中条山断裂拉张偏右旋构造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夏县地区拉张效果显著,地裂缝在此区域容易发育的结论。
  (5)在分析研究区域构造应力、活动断裂、地下水和地表水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索了该地区地裂缝的孕灾条件和成因机理,分析概化了夏县地区地裂缝的成因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