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通系统可达性变化对居住选址的影响研究
【6h】

交通系统可达性变化对居住选址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居住选址的影响因素和基本原理

2.1行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2 居住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2.3 交通系统及其可达性变化对居住选址的影响

2.4 基于可达性的居住选址行为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效用模型的居住区可达性测算方法

3.1备选居住区的确定

3.2 居住区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

3.3居住区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建立

3.4居住区可达性测算模型的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备选居住区可达性的居住选址模型

4.1 数据准备与统计分析

4.2 基于居住区可达性的居住选址模型的建立

4.3 居住选址模型的参数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交通系统变化对居住选址行为的影响

5.1 总体思路与分析框架

5.2 典型情景设定

5.3 基于典型情景的居住选址模型敏感性分析

5.4 交通系统变化对居住选址行为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和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交通系统是实现城市居住、休憩和工作三大功能的基础,交通系统的改善不仅可以节省出行时间,而且从较长时期来看,还可以影响居民出行目的地、出行模式、出行时机等的选择,甚至可以影响居住和商业等的选址。居住用地作为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发生的主要源点,城市交通需求的产生主要是居住用地与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发生地点的空间背离所导致的。因此,居住用地的布局以及人们在居住选址时的行为将会对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充分考虑交通系统变化与城市居民选址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策略。
  文章在对可达性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和常用的可达性测算方法,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时间、费用、舒适度等因素和出行者个体属性,建立基于效用模型的区域交通可达性优化模型;以城市居民的居住选址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分析,从房屋属性、小区属性、家庭属性和交通系统属性四个方面研究不同因素对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影响;选取房价、家庭收入、区域可达性(包括工作可达性、医疗教育可达性、休闲娱乐可达性)等变量,建立了包含房屋类型-居住地的双层NL模型,并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和检验;分析了常用的交通管理策略对居民出行行为和区域可达性的影响,基于可达性变化研究居民在居住选址方面的行为趋势和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