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Q3黄土状粉土地基承载力分区统计分析
【6h】

山西Q3黄土状粉土地基承载力分区统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湿陷性黄土研究现状

1.3.2 湿陷性黄土的承载力研究

第二章 山西省湿陷性黄土分布及工程地质分区

2.1 湿陷性黄土的分布

2.2 黄土地层的划分

2.3 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

2.4 山西湿陷性黄土的成因分布和分类

第三章 Q3黄土地基承载力分析

3.1 Q3黄土状粉土承载力变化规律与分区

3.1.1 山西Q3黄土状粉土承载力的整体变化规律

3.1.2 山西黄土的区域划分

3.1.3 山西各分区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3.2 对建立黄土承载力与土的物理指标回归方程自变量的分析

3.3 山西Q3黄土状粉土承载力与土的物理指标关系的回归分析

3.4 实测地基承载力与统计公式计算承载力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程实例验证线性回归方程

4.1 Ⅲ区验证

4.2 Ⅳla区验证

4.3 Ⅳ1b区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Q3黄土状粉土各地区收集资料汇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道路作为一种带状结构物往往要跨越许多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地质成因和地貌单元的黄土区,但是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往往缺乏深入研究和统计依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正确区分同一条路线上不同时代、不同成因和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黄土的地基承载力,将是解决黄土地区公路设计、施工中路基稳定性的关键技术。
   山西马兰黄土(Q3)具有一定的湿陷性,会对黄土地基承载力构成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公路工程特点,借鉴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研究成果,在总结湿陷性黄土特性的基础上,对山西地区黄土分布的区划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地区气候环境、土质条件等因素,在中国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山西境内的Ⅳ1区分为Ⅳ1a和Ⅳ1b两个小区。通过收集山西地区Q3黄土状粉土的原位载荷试验实测资料和土工试验数据,首次提出了适于山西新分区的基于天然含水量和液限与天然孔隙比之比的多因素黄土承载力统计公式,并且首次将饱和度引入承载力分析的统计变量中,分区提出了基于饱和度和液限与天然孔隙比之比的多因素黄土承载力统计公式。依据各公式的统计相关系数,给出了山西各分区Q3黄土状粉土承载力的优化公式,为公路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
   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承载力统计公式,用各分区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计算预测值,与现场载荷试验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基本都小于10%,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进一步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