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时期山东道情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6h】

新时期山东道情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道情与山东道情的基本概况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道情艺术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第二节 山东道情的主要种类与发展概况、特点

第三节 山东道情的衰落探因

第二章 新时期山东道情思想内容的创新

第一节 传统主题的现代表达

第二节 传统文化内容的现代表达

第三节 时代内容的现代表达

第三章 新时期山东道情的唱腔整理与优化

第一节 传统唱腔谱例与特点

第二节 道情唱腔的发展

第四章 新时期山东道情的演唱优化

第一节 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节 充分的呈现美

第五章 新时期山东道情的整体融合与发展

第一节 外部化用

第二节 内部改造

第六章 新时期山东道情的类型实践与创新

第一节 道情歌曲

第二节 道情器乐曲

第三节 道情文学

第四节 影视道情

第七章 新时期山东道情对民俗文化的促进与自身发展

第一节 道情与“白事”

第二节 道情与“红事”

第三节 道情与节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道情起源于唐代用以歌颂国家之“德”的道曲,之后道曲演变为道士传道、募化时演唱或民间演唱的道歌。传统道情主要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安贫乐道、离尘脱俗、逍遥自在、无荣无辱的出世思想,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用渔鼓、简板作为伴奏乐器。
  道情说唱首现于南宋,至时清时期,逐渐与各地方言、民歌结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说唱道情。演唱曲目亦不再限于道教题材,而成为表现民间生活的大众艺术。伴奏乐器亦有增加,并因其变化,一些地区的道情相应地出现别名,如“山东渔鼓”“四川竹琴”等。
  山东道情于明朝中叶自河南豫东等地传入,形成了“渔鼓”“渔鼓戏”“蓝关戏”等种类。遗憾的是,因“文革”破坏、时代变迁等原因,山东道情一度衰落不振。但是,鉴于道情在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民俗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复兴、繁荣至少要创新、发展道情成为广大文艺尤其道情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创新与发展山东道情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新时期思想内容的现代化、唱腔与演唱方法的优化、多种曲艺形式的融合、多种道情类型的实践、民俗文化建构的参与等方面入手,有效探索山东道情艺术的典型特征、发展要求、创新思路、多元进向等,为新时期山东道情艺术的发展、复兴与繁荣提供有益的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