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细菌移位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研究
【6h】

细菌移位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细菌移位在小儿外科领域的研究现状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细菌移位的发生及其与阑尾组织—氧化氮合成酶(NOS)、血清一氧化氮(NO)、白介素-10(IL-10)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3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入院时、术后7天抽血,剖腹术后吸取腹腔液体、回肠末端近阑尾处取淋巴结一只并切除阑尾,肠旋转不良无阑尾炎患儿10例作为正常阑尾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10例作为正常血标本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检测全血细菌DNA(细菌共有的16SrRNA、大肠杆菌BG);腹腔液体及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阑尾组织NOS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不同时间血清中NO、IL-10的变化。 结果:单纯性阑尾炎组术前、阑尾炎组术后及正常血标本对照组16SrRNA、BG的表达、单纯性阑尾炎组腹腔液体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化脓性阑尾炎组术前16SrRNA阳性率为70%,BG阳性率为60%,肠系膜淋巴结大肠杆菌培养阳性率为50%,而腹腔液体阳性率为40%,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大肠杆菌阳性者同时BG也为阳性。阑尾炎组组织NOS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任意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阑尾炎组术前NO、IL-10浓度、体温及白细胞(WBC)计数值与术后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阑尾炎组术前与对照组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任意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BG阳性者所对应的免疫组化NOS的平均灰度值较BG阴性者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所对应的血清NO、IL-10水平及体温(T)、白细胞(WBC)计数值较BG阴性者明显升高,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浓度与NOS平均灰度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8,(P<0.01);NO浓度与IL-10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8,(P<0.01);NO浓度与血中白细胞(WBC)计数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1,(P<0.01)。 结论:小儿急性阑尾炎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已发生细菌移位,随着阑尾病变的加重,细菌移位发生率增高,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也增高。小儿急性阑尾炎细菌移位与NO有密切关系,它可能是肠粘膜屏障早期损伤因子,是引起细菌移位发生的重要因素。IL-10是一种抗炎因子,具有保持机体免疫平衡的抗炎症反应能力,从而不致发生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及时PCR检测血中16SrRNA、BG有助于急性阑尾炎细菌移位的早期诊断;血清IL-10、NO变化水平可作为急性阑尾炎细菌移位预后的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