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细菌移位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研究
【6h】

细菌移位在小儿急性肠套叠中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材料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小儿肠套叠细菌移位的相关研究

个人简历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细菌移位及其机制。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检测全血细菌DNA(细菌共有的16SrRNA、大肠杆菌BG);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检测肠组织Bcl-2、Bax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不同时间血清中IL-8、IL-11的变化。
   结果:正常对照组全血16SrRNA、大肠杆菌BG未检出,空气灌肠复位组16SrRNA阳性率30%,BG阳性率20%;手术复位组16SrRNA阳性率50%,BG阳性率60%,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50%;肠坏死肠切除组16SrRNA阳性率60%,BG阳性率70%,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为60%。肠套叠于术组组织bcl-2、bax平均灰度值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任意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套叠组术前IL-8、IL-11浓度与术后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套叠术前组与对照组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任意两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应用PCR技术早期可诊断细菌移位,而肠套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Bcl-2、Bax蛋白表达,是引起肠粘膜细胞凋亡最终发生细菌移位可能的机制。细胞凋亡引起细菌移位可能与IL-8水平升高有关,IL-11的检测对于急性肠套叠细菌移位的辅助诊断及判断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