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蒿素类抗疟药动物体内药动学及体外代谢研究
【6h】

青蒿素类抗疟药动物体内药动学及体外代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 言

第一章 青蒿素在犬体内分析方法建立及药动学研究

第二章双氢青蒿素在犬体内分析方法建立及药动学研究

第三章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在不同处理组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考察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青蒿素类药物在疟疾治疗中,最大的不足是复发率高。体内实验已发现连续多日服用青蒿素类药物后,血药浓度未能达到稳态,相反较第1日的血药浓度有大幅度降低,这种时间依赖性药动学被认为是由自身诱导代谢的结果,直接导致该药的复发率高。体内实验同时发现连续用药后半衰期基本不变,因此推测自身诱导代谢主要诱导了首过代谢,对系统清除影响不大,因而造成口服总体清除率(CL/F)增加,而对半衰期影响不大。静注给药能避免首过代谢,因此在本实验中通过比较口服和静注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后的第5日药动学,考察给药途径对时间依赖性药动学的影响,研究首过代谢在自身诱导代谢中的作用。
   另外,通过肝微粒体体外孵化实验,考察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在不同处理组大鼠肝微粒体孵化后药物的代谢情况。
   一、青蒿素在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犬血浆中青蒿素(Artemisinin, ART)的浓度。以蒿甲醚(Artemether, AMT)为内标,采用乙腈和10mmol·L-1醋酸铵(含0.1%甲酸)溶液(85:1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Agilent-C18(50×4.6 mm, 1.8 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00.2→209.1(ART)和m/z 316.1→267.2(AMT)。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500.0ng?mL-1,浓度定量下限为2.0ng?mL-1。
   健康犬1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口服方式连续给药5日,每日1000mg,另一组采用静注方式连续给药5日给药,每日60mg,各组分别于第1日、第5日采血,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口服组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为实测值。以半对数作图法,由消除相末几个浓度点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k 计算t1/2,利用软件计算AUC0-t、AUC0-∞。第1日口服给药后Cmax为29.1±9.9 ng?mL-1,Tmax为1.9±0.7 h,t1/2为2.6±0.6 h、AUC0-t为88.2±26.8 h?ng?mL-1,AUC0-∞为93.5±28.0h?ng?mL-1。连续5日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已基本测不出,未求算药动学参数。静注组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得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初始浓度C0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C0、k 计算V、t1/2。K和V的乘积即CL, C0和k 之比算AUC0-t。
   第1日静注给药后的,t1/2为0.9±0.7 h,CL为27.8±12.9 L·h-1,V为26.0±10.6 L,AUC0-t为3568.9±3902.2 h·ng·mL-1。静注连续给药5日后的t1/2为0.2±0.04 h,CL为20.8±9.5L·h-1, V为7.5±4.5 L,AUC0-t为3363.7±1375.9 h·ng·mL-1。口服第5日组给药后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次给药组,静注组第5日给药后t1/2、CL、AUC0-t 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降低,而静注给药未发现类似现象,表明自身诱导代谢主要影响了首过代谢过程,此外该药在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远低于静注给药。
   二、双氢青蒿素在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犬血浆中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 DHA)的浓度。以青蒿素(Artemisinin, ART)为内标,采用乙腈和10mmol·L-1醋酸铵(含0.1%甲酸)溶液(65:3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1,Agilent-C18(50×4.6 mm, 1.8μm)色谱柱为分析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67.2→163.1(DHA)和m/z 300.3→209.2 (ART)。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500.0ng?mL-1,浓度定量下限为2.0ng/mL-1。
   健康犬10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口服方式连续给药5日,每日160mg,另一组采用静注方式连续给药5日给药,每日60mg,各组分别于第1日、第5日采血。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血浆中双氢青蒿素的含量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口服组达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为实测值。以半对数作图法,由消除相末几个浓度点计算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k 计算t1/2。利用软件计算AUC0-t、AUC0-∞。第1日口服给药后Cmax为57.6±38.5 ng?mL-1,Tmax为2.1±0.7 h, t1/2为2.8±0.8 h,AUC0-t为165.4±77.6h?ng?mL-1,AUC0-∞为177.8±71.7 h?ng?mL-1。连续5日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已基本测不出,未求算药动学参数。静注组以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得直线,由直线斜率和截距求出初始浓度C0消除速度常数k,并根据C0、k 计算V、t1/2。K和V的乘积即CL,C0和k 之比算AUC0-t。第1日静注给药后的,t1/2为0.4±0.1h,CL为114.7±46.3 L·h-1, V为61.8±37.9 L,AUC0-t为574.8±162.3 h·ng·mL-1。连续5日静注给药后的t1/2为0.5±0.1h,CL为101.6±43.6 L·h-1,V为61.8±37.9 L,AUC0-t为722.7±396.9 h·ng·mL-1。口服第5日组给药后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剂组,静注组第5日给药后V、CL、AUC0-t 无明显差异。
   结果表明多剂量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呈现显著的时间依赖性降低,而静注给药未发现类似现象,表明自身诱导代谢主要影响了首过代谢过程,此外该药在犬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口服给药的血药浓度远低于静注给药。
   三、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动力学
   将40只健康SD大鼠分为8组(完全空白组、口服溶剂对照组、ART 多剂量口服组、DHA 多剂量口服组、ART 多剂量静注组、DHA 多剂量静注组、ART 静注溶剂对照组、DHA 静注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5日,制备大鼠肝微粒体。
   应用液质联用分析方法考察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在不同处理组鼠肝微粒体中的孵化情况。通过药物和肝微粒体孵化一定时间后剩余药物浓度,计算代谢率。青蒿素与完全空白组、口服溶剂对照组、ART 静注溶剂对照组、ART 多剂量口服组及ART 多剂量静注组微粒体中孵化60min后,代谢率分别为35.3%、37.3%、39.2%、53.2%、36.6%。双氢青蒿素与完全空白组、口服溶剂对照组、DHA 静注溶剂对照组、DHA 多剂量口服组组及DHA 多剂量静注组微粒体中孵化60min后,代谢速率分别为44.6%、47.1%、44.1%、51.8%、38.7%。ART 口服组代谢速率大于其他对照组,DHA 多剂量口服组代谢速率略大于其他对照组,但ART、DHA 多剂量静注组无类似现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