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复合膳食纤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紧密连接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影响
【6h】

复合膳食纤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紧密连接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小肠组织损伤评估:

2.occludin蛋白测定:

3.ZO-1蛋白测定:

4.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蛋白测定: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疾病。其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感染和菌血症密切相关,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一继发性细菌感染是由于SAP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细菌移位而引起的。因此,如何预防和逆转肠粘膜屏障的损伤对于SAP的有效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膳食纤维(DF)是指来源于植物,不被小肠中消化酶水解的多糖和及少量木质素的总和,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果胶类物质。DF根据水溶性可分为两类:一是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二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它们对小肠、结肠黏膜生长和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复合膳食纤维(DFC)可以维持肠粘膜正常形态,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止细菌易位,因此,本课题旨在评价复合膳食纤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目的:
   探讨复合膳食纤维(DF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分布和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复合膳食纤维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肠粘膜屏障的影响,深入认识复合膳食纤维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肠内营养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1.采用5%的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复制SAP模型,经幽门区置入一外径1.5mm硅胶管至空肠,于胃壁处缝合固定,经皮下隧道将其自颈部引出,固定于颈部皮肤。将SAP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肠内营养乳剂(瑞素)组(A组),SAP+瑞素加复合膳食纤维(20g/L)1组(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2∶1,B组),SAP+瑞素加膳食纤维(20g/L)2组(SDF∶IDF=1∶2,C组)。术后6小时开始给予肠内营养,通过注射器按125ml/(kg.d)分四次给予不同的肠内营养制剂。每组20只,饲养期间自由饮用生理盐水。
   2.于术后48h后处死动物,比较各组的肠粘膜病理改变,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以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变化。肠粘膜病理改变采用HE染色,其余指标用SP法测定后DAB显色。
   3.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概率法。
   结果:
   1.肠粘膜损伤:B组与C组大鼠的肠粘膜损伤相对于A组较轻(P<0.05),C组大鼠的肠粘膜损伤相对于B组较轻(P<0.05)。
   2.紧密连接蛋白:B组与C组大鼠的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与ZO-1的分布表达相对于A组增高(P<0.05),且C组occludin及ZO-1的分布和表达高于B组(P<0.05)。
   3.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B组与C组大鼠的肠粘膜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分布表达相对于A组增高(P<0.05),而C组MLCK的分布和表达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含DFC的瑞素肠内营养相对单纯瑞素肠内营养能有效地降低肠粘膜的病理损伤,改善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和MLCK的分布和表达,能有效地保护肠粘膜。
   2.不同比例的SDF与IDF对肠粘膜保护作用不同,适当的增加IDF的比例的肠内营养要优于低比例IDF肠内营养,更能有效地保护肠粘膜屏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