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同步变化的临床研究
【6h】

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与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同步变化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附录·

攻读研究生专业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液及胆汁中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含量的同步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相关性,了解其变化规律,结合患者肝功能指标判断疾病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肝胆胃肠病研究所肝胆A区收治的24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良性梗阻性黄疸4例),其中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患者依其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度黄疸组及中度黄疸组,每组各10例,通过采用手术减黄措施,术后留置胆道外引流管,全部患者黄疸均证实为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所引起。收集患者术前1天,减黄手术后1,3,5,7,9,15d晨起未作治疗前的静脉血液标本,及手术后上述各天晨起引流的胆汁;收集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血清中胆红素恢复正常时的引流胆汁,测定其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作为胆汁中胆红素含量正常值的参考。通过测定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液中各生化指标及胆汁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计算相关系数r,研究两者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对患者肝功能变化做一评估。
  结果
  本研究中入选2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全部为恶性肿瘤压迫或侵犯胆管,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胰头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肝脏恶性肿瘤,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病因为乙肝后肝硬化、胆管良性狭窄、肝胆管结石,手术方法基本包括目前外科减黄主要方法。
  因胆道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形成以高直接胆红素为主的黄疸。恶性梗阻性黄疸组所有患者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提示为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DB/TB均大于70%。经过减黄处理后,所有患者血清中DB/TB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DB/TB值仍未恢复正常,而胆汁中DB/TB值则低于参考值。所有患者术前血液总胆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胆道严重梗阻,进行有效的减黄后,血液中总胆汁酸含量很快降到正常范围。
  通过连续观察一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病情变化,测定其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时血清及胆汁中胆红素含量,寻找到患者肝功能发生不可逆改变时血清胆红素含量值。
  通过SPSS软件分析,轻度恶性黄疸组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与胆汁中总胆红素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2,其血清中直接胆红素与胆汁中直接胆红素变化具备正相关,相关系数r=0.832;中度恶性黄疸组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与胆汁中总胆红素含量之间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5,其血清中直接胆红素与胆汁中胆红素变化具备正相关,相关系数r=0.553。
  结论
  1.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术后,其血液及胆汁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
  2.对于轻度恶性梗黄组,减黄引流术后15天左右时,血清胆红素可下降到正常范围,中度恶性梗黄组患者,其同期血清胆红素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值;而上述两组胆汁中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含量在减黄术后低于参考值。
  3.对于血液中总胆汁酸明显高于正常值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在有效的减黄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
  4.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晚期,肝功能严重受损,当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上升至一定程度时,肝脏分泌功能逐渐下降,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且颜色变浅性状稀薄,其内胆红素含量低于正常参考值.最终胆汁停止分泌,肝功能衰竭致死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