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6h】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预后指标

2.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化疗组、放疗组、放疗+化疗组患者手术基线资料比较

3.1.1 一般资料比较

3.1.2 临床基础资料

3.2 临床预后比较

3.2.1 无瘤生存时间

3.2.2 总体生存时间

3.2.3 化疗组、放疗组、放疗+化疗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3.3 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对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3.3.2 对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①在较大样本量人群中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化疗或/和放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②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本试验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且实施外科切除术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患者约1500例,按照患者术后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分别为化疗组、放疗组以及放疗+化疗组,每组分别为512例、495例和487例。全部病例采取手术治疗后,化疗组患者接受一线化疗方案(长春瑞宾+顺铂或卡铂)进行化疗;放疗组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接受化疗和放疗的联合治疗,化疗和放疗方案分别同化疗组和放疗组。采用查阅病历、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术后总体生存时间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1年、3年及5年时随访时放疗/化疗前对部分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无瘤生存时间、总体体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累计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采用方差检验;采用Log-Rank对影响临床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对影响临床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①化疗组和放疗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化疗组和放疗组无瘤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与放疗+化疗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放疗组术后血清SCC和Pro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放疗组血清NSE、CYFRA21-1、CEA和CA242水平与与放疗+化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化疗组、放疗组和化疗+放疗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对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PS、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对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①NSCLC术后单纯化疗和单纯放疗对患者临床预后作用相似。②NSCLC患者术后单纯化疗或单纯放疗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作用均优于化疗联合放疗。⑨NSCLC术后单纯化疗、单纯放疗或化疗联合放疗对血清SCC和ProGRP水平作用相似;而单纯放疗或单纯放疗较放疗联合化疗抑制血清NSE、CYFRA21-1、CEA和CA242水平升高。④无论术后单纯化疗、单纯放疗或化疗联合放疗,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对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无影响,而KPS、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均对无瘤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有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