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冻融胚胎移植在自然周期与人工周期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6h】

冻融胚胎移植在自然周期与人工周期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明确各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比较自然周期方案与人工周期方案妊娠率的高低。了解人工周期方案是否是继发不孕症患者的最佳F-ET方案。
  方法:
  选择2012年3月到2014年6月在本生殖中心接受F-ET治疗的411个周期的患者资料。患者年龄分布范围为20~47岁,不孕年限跨度为1~19年。患者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之前予以抽血化验基础内分泌水平,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取卵周期采用常规的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包括长方案与短方案,取卵术后按照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予以受精,取卵术后依照患者的各自的情况进一步决定是否继续新鲜移植,然后将剩余的可供移植胚胎给予冷冻保存。胚胎质量分级是依据细胞形态学的标准将第3天的胚胎分为5级。F-ET时采用自然周期方案的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8天开始实施阴道B超检查,动态观察卵泡大小及子宫内膜薄厚直至排卵。排卵后的前3天分别给予肌注黄体酮注射液40mg、40mg、60mg,促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随后行冷冻胚胎移植,与此同时抽血监测E2、P值。采用人工周期方案组的患者于月经第3天开始口服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根据患者先前内膜的生长情况,其起始计量采用个体化原则,分别为2-4mg不等。用药7-8天后行阴道B超检查,视子宫内膜的厚度评估其生长速率,从而适当地调控戊酸雌二醇片的使用剂量(2-8 mg)不等。待阴道B超监测至子宫内膜厚度≥8 mm时,加用黄体酮注射液3天,其使用剂量分别为40mg、40mg、60mg,促使内膜转化为分泌期,随后行冷冻胚胎移植,与此同时抽血监测E2、P值。胚胎移植后继续肌注黄体酮注射液60 mg/d直至移植后14天。于移植后14天清晨空腹抽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判断是否生化妊娠,移植后28天行引道超声检查判断是否临床妊娠。
  结果:
  自然周期组患者与人工周期组患者的基础情况、移植胚胎的个数及优质胚胎数、移植日孕酮及临床妊娠结局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日子宫
  内膜厚度及雌二醇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较,两组患者移植的优质胚胎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继发不孕者不同内膜准备的2组患者的年龄、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质个量、移植优质胚胎率、移植日孕酮水平与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移植日雌二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ET中自然周期方案与人工周期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相近。继发不孕者两种方案的妊娠率也相似。F-ET方案的选择应采取个体化的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