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6h】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在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实验动物及分组

1.1.2主要试剂

1.1.3主要的仪器

1.2 方法

1.2.1动物模型的建立

1.2.2小鼠玻璃体腔注射

1.2.3各组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

1.2.4视网膜的剥离

1.2.5 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视网膜内VEGF和bFGFmRNA的表达

1.2.6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内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

1.2.7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bFGFmRNA表达量的比较

2.2 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bFGF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

2.3 各组小鼠视网膜荧光造影铺片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酪氨酸激酶及其抑制剂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在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日龄清洁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en组、DMSO组、正常组,共四组,每组9只,18眼。前三组小鼠为7日龄小鼠在氧体积分数为(75±2)%的密闭氧箱内生长5天后,返回到正常环境;正常组为自然环境中生长的小鼠。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小鼠不给药物处理,Gen组和DMSO组的12天小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Genistein(溶于DMSO,400mg/L)和DMSO各1μl。继续在正常环境下培养小鼠5天后,即小鼠17日龄时,每组两只小鼠4眼行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各组剩余小鼠全部处死,获取视网膜,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mRNA的表达量(2-ΔΔCt);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VEGF和bFGF/β-actin)。
  结果:
  在模型对照组和DMSO组中,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25和21.40±3.07,0.37±0.23和17.22±2.63),明显高于正常组和Gen组(0.04±0.02和0.67±0.23,0.03±0.02和0.52±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模型对照组和DMSO组、正常组和Ge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和DMSO组小鼠视网膜中,VEGF和bFGF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5和0.97?0.06,1.06?0.07和1.03?0.08),明显高于正常组和Gen组(0.52±0.05和0.56±0.05,0.73±0.05和0.7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VEGF,bFGF蛋白在模型对照组和DMSO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荧光造影铺片显示:模型对照组和DMSO组血管分层和分支较多,血管走行紊乱,新生血管簇明显;Gen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层、分支较少,视网膜血管走行相对清晰,未见明显新生血管;正常组视网膜血管走形整齐,清晰,未见新生血管簇。
  结论:
  1.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VEGF和bFGF高表达;
  2.Genistein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中VEGF和bFGFmRNA及蛋白的生成;
  3.Genistein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