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朔州市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6h】

朔州市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2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

2.1 生态足迹

2.2 生物生产性土地

2.3 均衡因子

2.4 水足迹理论

2.5 农户生态足迹

2.6 生态承载力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来源

4 农户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4.1 农户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4.2 农户生态足迹计算

5 大黄巍乡农户生态足迹分析

5.1 大黄巍乡农户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5.2 大黄巍乡不同收入阶层农户生态足迹分析

5.3 大黄巍乡生态承载力分析

5.4 农户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制约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是我国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因此,研究农村农户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子,对减缓农村生产和生活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农村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基本生产、消费及能源使用等情况,从农户生产和消费水平、收入差异入手,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分析农户的生产生态足迹和消费生态足迹的组成,研究农户生态足迹及其与农业生产、生活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评价生态盈亏现状,分析农户生态足迹的影响因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生产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79.85%,其中化肥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73.74%。表明大黄巍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部分农业自然资源。
  (2)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可耕地生态足迹占生产生态足迹的99.60%,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仅为0.40%。表明大黄巍乡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农业生产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
  (3)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农业生产消费项目中的化肥生态足迹的比例最大,为92.35%;其次是农药生态足迹,占6.55%;农业用水和农用柴油生态足迹的比例分别为0.70%、0.39%;微耕机汽油生态足迹最小,为0.01%。主要是由于大黄巍乡以种植业为主,农户耕地面积大,农业生产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多。
  (4)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消费生态足迹中,食物生态足迹占总消费生态足迹的比例最大,为86.85%,其次是直接能源和建筑生态足迹,分别为10.63%、2.51%。表明大黄巍乡农户的生活水平较低,大部分农业资源主要用于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5)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人均消费生态足迹为1.5218gha。人均消费生态足迹中:可耕地为1.3164gha,牧草地为0.0055gha,化石能源地为0.1618gha,建筑用地为0.0381gha;人均生态足迹中可耕地生态足迹的比例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96.96%。主要是由于可耕地的经营不仅为大黄巍乡农户供给粮食、蔬菜等生活的消费品,而且是当地农户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6)应县大黄巍乡平均收入阶层农户的平均生态足迹为8.47gha,较低收入阶层农户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为12.46gha,小康收入阶层农户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小,为6.47gha。各阶层农户总生态足迹为7117.1685gha,较低收入阶层农户的总生态足迹最大,为1994.3568gha,小康收入阶层农户的总生态足迹最小,为200.5452gha。
  (7)应县大黄巍乡农户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6.86gha,人均生态足迹为7.55gha。区域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为生态赤字,农户人均生态赤字为0.69gha。表明大黄巍乡农户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负荷超过了其生态环境承载力。
  (8)应县大黄巍乡农户人均生态足迹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农户总人口数、农户务农人数、农户耕地面积、农户拥有房间数。农户人均生产足迹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农户务农人数、农户耕地面积、农户拥有房间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