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枣和酸枣种质资源的AFLP标记研究
【6h】

中国枣和酸枣种质资源的AFLP标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综述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目录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展开▼

摘要

枣树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品种资源丰富。然而,迄今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技术体系,给枣的研究和生产带来诸多的问题。本实验应用AFLP技术探讨了枣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新体系,主要结果如下:一、枣树组织中多糖类物质会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的质量。本研究比较了常规CTAB法、TE3D法和改良CTAB法三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去除植物组织中的多糖类杂质;TE3D法提取DNA多糖杂质少,但产率低,易降解,褐化严重;改良CTAB法提取DNA无明显降解,杂质少,A260/A280比值约为1.80,通过基因组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能够完全满足实验要求。 二、应用优化的枣树AFLP技术体系,从32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5对多态性高、条带多、带型分布均匀的引物组合,并利用这5对引物对206份品种进行了AFLP分析。共得到了213条扩增带,即对枣核酸序列上的213个基因组位点进行了检测,其中多态性带175条,多态性百分率达80.75%。除玉田小枣和沧县小枣可能为同物异名现象未能分开外,其他品种全部被分开,表明AFLP技术是鉴定中国枣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三、根据指纹图谱计算各品种间单匹配系数(SM),按照不加权算术平均值法(UPGMA)绘制枣品种亲缘关系树状图。从聚类图上在相似系数0.70处所有品种分为2大类群,第1类全部为枣品种,第2类为酸枣及酸枣和枣之间的过渡品种。在相似性系数值为0.84处,将供试枣树品种分为12大类。 四、通过对树状图的分析讨论认为,枣是由酸枣演化而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以2个独立的种处理较为适宜,过渡类型较接近于酸枣类型。除葫芦枣和变形枣变型应归到枣原生种外,变色枣、无核枣、龙爪枣等供试变型的分类学地位可以确定。 五、本实验枣树品种样本量大,品种类型较多,但酸枣品种数量少,今后可尝试枣属其他种,扩大试材类型范围,采用AFLP技术体系进一步分析研究中国枣种质资源以及枣属植物的遗传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