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吴子良散文思想研究
【6h】

吴子良散文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吴子良的散文思想

1.1文道并重的宗旨

1.2实用主义的理念

第二章 吴子良的“理气论”

2.1“理气论”的具体体现

2.2“理气论”的现实成因

2.3“理气论”的实质

2.4“理气论”的价值

2.5“理气论”的局限性

第三章 吴子良的作文法度

3.1法古贵变的原则

3.2破体为文的创新

3.3具体的创作技巧论

3.4审美批评倾向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展开▼

摘要

《荆溪林下偶谈》是南宋永嘉文派末期的代表人物吴子良的诗文随笔杂记类文话,其兼评诗文,论文部分范围广泛,精当有力。在书中,吴子良对《尚书》、《孟子》及韩柳欧苏到叶适等众人的文章都做了鉴赏评点。评点之外,还提出了许多为文的方法。本文以《荆溪林下偶谈》为研究对象,结合吴子良的散文作品,对他归纳的“主之以理,张之以气,束之以法”的散文思想进行分析阐释。本文除引言、结语之外共分为三个部分:
  引言:概述了吴子良的作品及《荆溪林下偶谈》的重要价值,介绍了当前对于《荆溪林下偶谈》及吴子良其他作品的研究状况。
  第一章:阐述吴子良“主之以理”的散文思想。它体现出了两个显著的特征,即“文道并重”和“实用主义”。这是对永嘉文派治学精神、事功思想的继承。
  第二章:重点分析吴子良“张之以气”的散文理论。吴子良主张文章必须有“正气素质”,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创作者刚正不阿之志气,其二是指文章“雅正和平”之文气。这一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庆元党争之后文风趋于阿谀奉承和苏轼文章存有“好骂”之气而言的。吴子良的“理气论”与王柏代表的理学派的“理气论”相比较,存在本质不同,其根源在于永嘉学派和理学派哲学理念的差异。吴子良“理气”论的提出具有重要价值,它突破了南宋论文必“主理”的格局,批判性地继承了“气本论”的思想,体现了对韩愈“气盛言宜”论的变革。当然,由于吴子良没能跳脱出儒家义理,其散文主张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探析吴子良具体的作文法度。吴子良在其评文和创作实践中遵循了“法古贵变”“破体为文”的原则;又提出了篇章句法灵活多变,详略得当等具体的创作理论;此外,在《荆溪林下偶谈》中,吴子良以“味”评文,以“意”论文,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审美批评倾向。
  结语:总结吴子良提出的文论思想,并且将它放入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中,揭示其深层次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