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研究
【6h】

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选题依据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的目的

1.2.2研究的意义

1.3国内研究动态

1.3.1关于高校体育课程考核评价的研究

1.3.2关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研究

1.3.3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教学的研究

1.4国外研究动态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专家访谈法

2.2.3问卷调查法

2.2.4数理统计法

2.2.5逻辑分析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开展的情况

3.1.1健美操专选课开展学期数情况

3.1.2健美操专选课的教学学时分布情况

3.2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现状分析

3.2.1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教师和学生对考核评价的认知情况

3.2.2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内容及方法的情况分析

3.2.3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主体的情况

3.2.4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标准的情况

3.2.5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的制定及修订情况分析

3.3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3.1考核内容中结果性评价所占比例过大,考核内容不合理

3.3.2学生对考核评价标准及比重不明确

3.3.3教师对男女生的考核评价标准差异不大

3.3.4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3.5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较少

3.4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改革策略

3.4.1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整个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3.4.2突出学生考核评价的主体地位

3.4.3改变考核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

3.4.4将学生个体差异纳入到考核评价标准之中

3.4.5建立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网络平台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山西省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山西省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推进,山西省居民的健身意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对于科学健身、娱乐健身的诉求也更为迫切。与此同时,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也急需进一步缩小同其他省市之间的差距,因此就山西省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来说,是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十分迫切的。尤其在课程考核评价环节,长期实施的内容单一、流于形式的考核方式已经对健美操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滞后效应,学生对于健美操专业选修课的态度和积极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项选修课考核评价现状做出调查和分析,寻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学校体育学、教育学、体育教学论等理论知识探索如何有效改善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业项考核评价模式的建议与措施,并求教于相关方面的专家,旨在为推动山西省乃至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项选修课教学现状的改革,山西省高校体育教学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学生专项实践能力的提高做出微薄贡献。
  研究结论如下:
  (1)山西省各高校健美操专选学期数不同,分别为进行2、3、4学期专选教学,部分高校正由2学期改为3学期健美操专选;各专选学期的学时安排也有所不同,分别为34、96、102、128学时四种学时分布情况;各高校理论课普遍缺乏对健美操科研部分内容的教学,技术部分竞技健美操的教学相对较少。
  (2)山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专选课11位教师和2013级178名学生对考核评价的重视度较高,但是满意度并不高,并且,教师相对于学生,满意度略高。优化完善的态度虽然不太一致,但他们对于结果的处理方式这部分内容都一致认同。
  (3)对技术的考核和平时成绩的考核相对来说最稳定,但是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不易量化的评价只在平时成绩中占微不足道的分值,甚至不把这些不易量化的评价内容计入最后的学业成绩,这样做发挥不出考核评价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引发健美操专选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教师仍然是主要的评价主体,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表示学生参与评价主观因素太大,不愿意让学生参与评价。在考核结果的呈现方式上,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的是成绩和等级的方式,但调查发现分数+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5)学院(系)健美操教研室教师综合制定是健美操专选课考核评价方式制定的主要方式,但也有一部分高校由于教研室职责行驶情况不是特别良好,教师独立进行制定。评定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评定,学生和教师都缺乏参考性。修订情况大部分为2年修订一次,符合健美操更新快、规则变化快的项目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超过288学时健美操专项教学学校的健美操专选学生应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同时每学期应有不少于2项的专项素质达标测试。
  (2)增加过程性评价在整个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3)完善专项健美操理论考试题库。
  (4)加大俱乐部实习部分考核内容。
  (5)代课教师不应作为唯一参与考核的教师,考核教师应不少于三人。
  (6)改变考核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采用评级加评语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7)建立学生课程考核评价网络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