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异性拒绝、自尊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影响
【6h】

异性拒绝、自尊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概念界定

1.2异性拒绝、自尊与择偶行为间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2.1问题的提出

2.2研究设计

2.3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

第三章 研究一:异性拒绝、自尊与大学生择偶行为的研究

3.1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3.2研究方法

3.3数据结果

3.4讨论

第四章 研究二:异性拒绝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影响:高自尊复杂性的研究

4.1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4.2研究方法

4.3数据结果

4.4讨论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结论

5.2研究启示

5.3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择偶行为一直是心理学与社会学关注的热点研究,国内外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理论体系,如父母偶像理论、亲代投资模型等。而在现实生活中,与异性的互动对个体的择偶行为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来自异性的拒绝会对个体择偶行为产生消极的作用,如焦虑、抑郁情绪,以及求偶自信心受挫,进而会影响其以后的择偶行为;但也有学者认为来自异性的拒绝对个体的择偶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甚至有些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归属需要而进行频繁的社交活动。社会计量器理论认为自尊是监控人际关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缓解被拒绝后给个体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异性拒绝对个体未来择偶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该研究旨在从深度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自尊作为主体变量,对择偶行为的影响。但是关于自尊的研究,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直到学者们提出了高自尊的异质性假说,人们才开始注意到防御性高自尊这一类型与其它高自尊个体的差异。鉴于大学生正处于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这一重要人生阶段,他们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遭到异性的拒绝,因此该研究选取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和情境实验模拟法来探讨异性拒绝和自尊对大学生择偶行为的影响。
  研究一的目的是探讨自尊在异性拒绝与择偶行为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测量大学生的异性拒绝经历、自尊和择偶行为(包括择偶标准和择偶行为倾向)。结果发现,低自尊水平的个体,其择偶标准和择偶行为倾向随着异性拒绝经历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高自尊水平的个体,其择偶标准和择偶行为倾向随着异性拒绝经历的升高,这一影响效应下降不显著。
  鉴于高自尊的复杂性,研究二中采用情境实验模拟法重点探讨不同类型高自尊在择偶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在异性拒绝条件下,真实性高自尊比防御性高自尊的个体在择偶行为上的得分更高,且二者之间在择偶行为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择偶标准上无显著差异。
  结论:
  (1)自尊在异性拒绝与择偶行为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低自尊水平的个体随着异性拒绝经历的增多,其择偶标准和择偶行为倾向明显下降;高自尊水平的个体随着异性拒绝经历的增多,其择偶标准和择偶行为倾向下降程度不明显。
  (2)遭到即时的异性拒绝后,防御性高自尊这一类型的个体比真实性高自尊的个体体验到更多的拒绝感,并且防御性高自尊的个体在择偶行为倾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真实性高自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