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比色、荧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6h】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比色、荧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金纳米材料概述

1.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1.3 金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

1.4金纳米粒子的应用

1.5 本文的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果胶酶稳定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于Mg2+和Cys的比色检测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蛋白稳定的近红外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应用于Hg2+的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巯基配体稳定的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应用于H2S检测和pH传感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总结

5.2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章:简述了金纳米材料的发展情况,对金纳米粒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利用果胶酶(PE)为稳定剂,采用微波加热法成功制备了PE保护的金纳米粒子(PE-AuNPs),平均粒径为20.0±1.4 nm,且分散性良好。并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成功构建了基于PE-AuNPs的Mg2+和半胱氨酸(Cys)比色传感器。在pH为4.0的实验条件下,Mg2+通过静电作用与PE-AuNPs结合,引起PE-AuNPs的聚集,溶液颜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实现了对Mg2+的比色检测,检测限为4.0×10?9μM。在pH为5.0的实验条件下,Cys通过静电作用和Au-S键与PE-AuNPs作用,也引起PE-Au NPs的聚集,溶液由酒红色变为蓝色,检测限为4.6 nM。
  第三章:选取廉价的蛋白(EW)为还原剂及稳定剂,采用“一锅法”合成了近红外荧光金纳米簇(EW@AuNCs),该EW@AuNCs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分散性。制备的EW@AuNCs在近红外区发出很强的荧光,平均粒径为3.57±0.56 nm,最大发射波长为667 nm,量子产率为7.23%。基于EW@AuNCs良好的耐光性、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350 nm)和强荧光发射,本章将其应用于Hg2+传感器的建立。通过加入乙二胺(En)作掩蔽剂,EW@AuNCs可高选择性高灵敏测定 Hg2+,检测限为20 pM,比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标准值低500倍。另外,该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自来水和池塘水的测定。
  第四章:以巯基配体2-巯基苯并咪唑-5-磺酸钠二水合物(Sodium2-Mercapto-5-benzimidazolesulfonate Dihydrate, SMBD)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合成了发橙色荧光的金纳米簇SMBD-AuNCs,平均粒径为1.5±0.1 nm,呈球形分布。由于H2S和pH值均可以猝灭SMBD-AuNCs的荧光,本章建立了快速、准确、灵敏的H2S和pH检测新方法。H2S的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检测范围为2.7×10-11~8.5×10-4 M,检测限为0.024 nM,并探讨了相关的检测机理。另外,该SMBD-AuNCs对pH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响应范围为pH2.01-pH12.00,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基于此,本章建立了一种pH纳米荧光探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