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研究
【6h】

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绪论

1.研究缘起与意义

2.研究现状与分析

3.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的兴办背景

1.1 稳定的政治秩序

1.2 基层行政的推动

第二章 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

2.1义务教育的建设时期(1918-1921)

2.2义务教育的进展时期(1922-1927)

2.3义务教育的顿挫时期(1927-1937)

第三章 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的办学实践

3.1师资力量的培育和管理

3.2教育经费的筹集和使用

3.3行政督导的机构和职责

第四章 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的历史启示

4.1关注社会环境,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4.2重视师资培育,提高教师素质和待遇

4.3拓宽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4.4完善体系建设,发挥行政督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近代教育的改革,山西省对教育实施了革新,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在阎锡山统治期间,稳定的社会秩序为义务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前提,通过“村政建设”,义务教育在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性特色的义务教育。从1918年开始,山西省义务教育的成效,获得到了当局的嘉勉,也得到了教育者们的高度赞扬,山西省被称为实施地方性教育过程中的“模范省”。
  对于从1918年开始到抗日战争前这段历史时期山西省教育的研究,主要偏向阎锡山的义务教育思想、村政建设、经费等,本文以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的发展分期为切入点,探讨当时山西义务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背后的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研究:
  第一部分,考察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发展的背景,主要包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是基层行政力量。山西省处于相对缓和的政治秩序下,阎锡山对外高悬“保境安民”的旗帜,军阀混战中保持中立,致力于村政建设,推行用民政治的方案,在全省建立了基础行政网络,在基础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进行义务教育的普及。
  第二部分,根据当时不同时期国民学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其特点对1918-1937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扩大学校规模为目标的义务教育建设时期、以整顿学校质量为标准的义务教育进展时期以及受局势影响之下的义务教育顿挫与恢复时期三个阶段。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1918-1937年山西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践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整个义务教育进行普及的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培育和管理、教育经费的筹集和使用、行政督导的机构和职责这三部分是关系义务教育成败的关键之处,从中体现山西省义务教育在具体过程中的运行机制。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1918-1937年山西省义务教育对我们如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启示。山西省义务教育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取决于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下,借助于基层行政力量的推动,能够拓宽师资培养的途径,在严密的教育行政督导体系下,形成了多渠道筹集义务教育经费的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