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6h】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

1.1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

1.1.1 英伽登文学作品的层次划分

1.1.2 “复调”:层次的构建

1.2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2.1 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

1.2.2 反思阶段——-20世纪90年代

1.2.3 对话阶段——进入21世纪

第二章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2.1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的运用尝试

2.1.1 在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运用尝试

2.1.2 在中国小说批评中的运用尝试

2.2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

2.2.1 强调批评要立足文学作品本身

2.2.2 关注读者在作品构建中的作用

第三章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3.1 助推了中国文学理论的自主性建设

3.2 冲击了传统“内容—形式”二分理论

3.3 突出了中西文学作品层次理论的相异点

3.4 暴露了英伽登文学作品层次理论的弊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英伽登现象学文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传播,作为英伽登代表性理论之一的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论文围绕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追溯了三十年来这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轨迹,探讨了这一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具体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集中介绍了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英伽登不仅将文学作品的结构分为四个层次,赋予各层次以独特的基本内涵和各层次之间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提出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复调”理论,由此凸现了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强调每个层次因各具独特的属性而价值各异,二是关注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的统一性。这新颖的理论经由韦勒克的介绍和推崇被世人所知晓,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本论文就集中梳理了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并概括为引进、反思和对话三个阶段。
  第二章考察并挖掘了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通过考察国内学者运用这一理论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所进行的批评实践,探讨了其对中国古典诗歌批评及对中国小说批评的具体影响。中国古典诗歌字句凝练、蕴藉丰富,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为解读这种文学体裁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可行的方法;也为古典诗歌的语言分析、阅读中的读者参与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将它运用于中国小说批评时,又为小说中的单层图示化的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批评视角。在归纳前人批评实践的基础上,论文总结出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的两点影响:一是英伽登强调批评要立足文学作品本身,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文学摆脱其作为政治附庸的地位,推动了文学批评对自身内部研究问题的关注。二是英伽登重视读者在文学作品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这对纠正我国文学批评中长期存在的读者缺席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分析论证了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首先,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我国文学理论自主性建设具有助推作用,促使中国学者开始研究并讨论“文学性”问题,追赶上了文学的世界性话题;其次,这一独特的文学层次四分法对传统“内容—形式”二分理论造成极大的冲击;随着传播的深入,中国学者开始从古代哲学挖掘相似观点以寻求发展与对话,并对中国文论生长的文化根基做出深层思考和理性判断;在反思和批判中,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的缺陷也暴露出来,这给中国文学理论的当代建设提供了前车之鉴。
  总之,本论文通过探讨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对中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影响,力求拓展英伽登现象学美学的研究领域,反思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建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促进中西方对文学作品结构层次理论和文学批评等问题的研究和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