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谣言的传播行为研究及舆情系统开发
【6h】

网络谣言的传播行为研究及舆情系统开发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网络应用已深入日常生活,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大大降低。它一方面加速了新闻、媒体介质下普通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使谣言扩散更为迅速、造成的危害性更大,舆情预测与监管变得更为困难,却也更为重要。 目前对谣言的测控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方法对谣言的产生、特征等进行定性分析;二是利用文本分词、网页抓取等方式跟踪舆论走向。利用复杂网络仿真技术定量研究谣言传播规律的方法才刚刚起步。在网络生成选择方面,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标度网络及小世界网络,信息扩散的计算主要利用传播动力学的方法。而当引入谣言并视其为一种信息时,若需甄别人的态度进行研究并计量其变化,则需借鉴独立级联模型及线性阀值模型。整体而言,这种方法在谣言传播时对传播者态度的考量尚有欠缺。 基于此,本文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假设谣言在特定社会网络上的传播与人的辨识能力有关。为验证这一点,本文建立了基于NETLOGO平台上的多主体社会网络模型,并利用网络仿真技术,重现谣言传播过程。经多次模拟与分析发现:当谣言传播过程结束时,最终听信谣言者与识破谣言者的数量与人的社交倾向无关,而两者数量之和所占全体人群的数量之比,正比于辨识能力偏差的程度,与平均辨识能力呈二次反比。 由于上述模型仅体现了辨识能力对谣言的作用,而未能体现辨识能力对相邻节点的交互作用,本文假设辨识能力高者可以改变辨识能力低者对谣言的态度,这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最终谣言扩散范围和辨识能力均值呈正相关性;最终识破者与听信者之比,与辨识能力均值呈负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