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风西风——李金发在法国(1919—1925)与亨利·米肖在中国(1931—1932)的交叉探索
【6h】

东风西风——李金发在法国(1919—1925)与亨利·米肖在中国(1931—1932)的交叉探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REMERCIEMENTS

0 INTRODUCTION DEUX POETES-VOYAGEURS

1 SOIF D'AILLEURS

2 RENCONTRE AVEC L'AILLEURS

3. CONCLUSION: VOYAGE ET ORIGINALITE DU POETE

4. Bibliographie

展开▼

摘要

以一本《微雨》滋润中国二十世纪文坛的诗怪李金发曾在1919至1925年间随上海赴法勤工助学活动到法国留学,他在国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影响,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经常沿用死亡与审丑的主题,他的诗半文半白,又经常夹杂英、法、德语词汇和诗句,因而为他在中国赢得了“诗怪”的称号。以一本《我曾是谁》暂露头角的比利时裔法国诗人亨利·米肖曾于1931至1932年间周游亚洲各国,尤其被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所吸引,回国后出版了著名的《野蛮人游亚洲》。他的文集往往不拘形式,融合叙述、诗歌和散文,用词晦涩难懂,以反映内心世界的状况为目的,通篇中心思想不易捉摸,这一切使他成为了法国的“诗怪”。 两大“诗怪”在同一时期的“交叉旅行”是本人硕士论文的研究重点。论文的第一章主要研究促使两人出国旅行的动机,从不幸的童年,失败的少年,拒绝自身文化和另一种文化的吸引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同年和少年的挫折使米肖和李金发具备了荣格所说的诗人特殊的洞察力,正是这种洞察力让他们发现了自己所属文化的缺口并受到另一种异国文化的吸引。 论文的第二章着重描写两位诗人在异国的发现,分为内心世界的发现和创作灵感的发现两个方面。 米肖在中国人身上发现了与自己一般的敏感性,并在中国哲学中找到了医治自己内心世界的良药。李金发在法国有了“自我”意识,通过法国印象诗人的诗篇找到了排解心中忧郁的方法。米肖和李金发也在异国找到了创作灵感,米肖学习老子和庄子言简意赅的写作手法,从中国汉字中受到启迪,创造了特别的符号语言。李金发学习波德莱尔等诗人象征抒情的表现手法,将死亡与审丑的主题引入中国,大部分作品都在国外完成,是中国象征诗派的创始人。 论文最后就两次旅行对两位诗人的影响作出评述,旅行中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异于他们本国文化,冈而造成了一种“文学的时差”,而这种时差义是二人之“怪”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