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产生机理与安全限量
【6h】

水产品中甲醛本底含量、产生机理与安全限量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0前言

1水产品中甲醛测定方法的改进

2食用鱼中甲醛本底含量、控制技术及氧化三甲胺酶的研究

3干制品中甲醛含量及产生、变化规律的研究

4水发水产品中甲醛含量及残留、变化规律的研究

5水产品中甲醛安全限量与控制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甲醛是有毒物质,研究表明,甲醛容易与细胞亲核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导致DNA损伤,国际癌症机构己将甲醛列为可疑致癌物。 目前国内尚没有水产品特别是食用鱼类甲醛本底含量及产生机理系统研究的报道。因此,研究我国食用鱼类中甲醛的本底含量、分布规律及其产生机理,对于食用鱼类中甲醛的监测和限量标准的提出,满足市场监督检验,规范水产品生产、销售行为,保障人们的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运用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对我国56种海水鱼共计95个样品,16种淡水鱼共计19个样品,进行甲醛本底含量的测定。在已检测的样品中,发现淡水活鱼甲醛检出率为20%,海水活鱼甲醛检出率为28.6%;淡水冷冻鱼甲醛检出率为22.2%,海水冷冻鱼甲醛检出率为70.2%。为此,探讨了甲醛的产生机理,主要对与甲醛产生密切相关的氧化三甲胺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龙头鱼肉和龙头鱼内脏有酶活检出;蓝鳕鱼肉和内脏中有较低酶活性。 本研究同时对其它水产品甲醛含量进行研究,发现水产干制品中甲醛含量较高,检出率为100%。在所测干制品中鱿鱼丝甲醛含量普遍很高,最高可达145.67mg/kg。检测的水发水产品中甲醛含量普遍也很高,所测样品检出率为100%。 研究鱿鱼丝在贮存过程中甲醛含量的变化时发现,贮存过程中甲醛含量的变化与氧化三甲胺有关。为了探讨水发水产品中甲醛残留、变化规律,在实验室进行了鱿鱼干涨发实验。不加甲醛的水发和碱发等涨发方式中,鱿鱼干中甲醛残留量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但仍有较低甲醛残留。添加甲醛的浸泡液涨发,鱿鱼干中甲醛残留量随浸泡时间延长,甲醛残留量持续上升,最终在鱿鱼干中检测到高含量的甲醛并伴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对于甲醛含量高的水发水产品,应加强水产品市场管理并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 随着水产品在人们饮食消费中重要性的提高,水产品中甲醛安全性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保证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对水产品中甲醛安全限量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运用风险分析,初步提出水产品中甲醛的安全限量阈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