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京都议定书》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6h】

《京都议定书》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1《京都议定书》的产生与进展

1.1《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背景和历程

1.1.1《京都议定书》产生的背景

1.1.2《京都议定书》的产生历程

1.2《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1.2.1《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条件

1.2.2《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

1.2.3《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

1.3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法分析

1.3.1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1.3.2对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分析

1.3.3美国是否应承担国际法上的违约责任

1.3.4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后果

2《京都议定书》对我国的影响

2.1《京都议定书》生效使我国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

2.1.1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2.1.2《京都议定书》生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1.3我国面临减排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2.2造成我国二氧化碳高排放量的根源

2.2.1造成我国二氧化碳高排放量的根源

2.2.2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2.2.3传统工业化道路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制约

3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3.1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3.2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4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法治化思考

4.1法治在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

4.2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法治的现状

4.2.1我国新型工业道路法治化取得的成就

4.2.2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法治化存在的问题

4.3提高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法治化水平的措施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其核心内容是减少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 1998年5月29日,中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第一阶段不承担减排任务。《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中国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在国内,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与美国并驾齐驱,形势不容乐观;在国际上,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不承担减排义务,现在国际社会的主流看法是中国也需要承诺减排。 面对巨大压力,中国该何去何从?本文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我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的根源在于我国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阐述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不但造成高强度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这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中国如何真正有效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战略构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法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法治现状的分析,发现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制约着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本文最后从如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出发,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法治化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